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蕪湖交通運輸局始終擔當和踐行“先行官”的職責和使命,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決心和勇氣,奮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踏步前進,助推蕪湖垂直崛起。
4貼1.jpg (94.4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十年春華秋實,見證時代滄桑。今天蕪湖的交通,高速公路“兩環九射”,輻射全國;國省干道“四縱五橫”,聯線成網;四好農村路“通城達鄉”,進村入戶;水運航道“十”字銜接,通江達海;空運航線不斷織密,通達全國。交通運輸事業不論是總量、規模和速度,還是質量、效益和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形成集公路、鐵路、軌道、水運、航空于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式邁入“軌道上”“高速上”“航道上”“翅膀上”的“四上蕪湖”新時代。公、軌、水、空全面發展的大體系、大體制、大功能、大融合的大交通格局初步構建,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步伐逐步加快。
綜合立體交通全面升級 “高速上的蕪湖”實現內通外聯 (一)高速公路網“雙環放射”主骨架
“以前去黃山,要么從國省道走,路程較遠,道路情況復雜,要么選擇從銅陵繞行,都花了不少時間?,F在好了,蕪黃高速公路通車了,從蕪湖高速公路出發去黃山,能節省近一小時的時間,確實方便了很多?!?021年12月16日,連接安徽省蕪湖市與黃山市的蕪黃高速公路正式開通運營,不少蕪湖市民對這條高速公路帶來的便捷感受深刻。
4貼2.jpg (174.34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從空中俯瞰,蕪黃高速宛如飄在綠野中的一條銀帶,蜿蜒向前一路延伸,呈現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作為安徽省規劃的“五縱十橫”高速公路網中“縱二”項目的一部分,路線覆蓋蕪湖市繁昌區、南陵縣,宣城市涇縣、旌德縣,黃山市黃山區。蕪黃高速公路作為貫穿皖南、打通人造方特與天造黃山的高速大通道,成為串聯長江沿線、皖江城市帶和皖南旅游區的一條重要通道。
交通興,方能經濟興。蕪湖將交通運輸建設服務于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打造高效便捷的對外大通道。近年來,蕪湖市高速大通道網化擴容,實現跨越式發展。蕪黃高速建成通車,蕪合高速蕪湖至林頭段4月30日開放雙向通行、四改八年底前全線完工,寧蕪高速主動脈四改八全面啟動,蕪宣高速改擴建項目已開展預制標制作,我市通往長三角中心城市合肥、南京、杭州方向的高速大通道將全面擴容。無岳高速推進順利,銅商高速無為(塔橋)至合肥(沐集)段正式開工,天天高速無為至安慶段年內即將開工建設,蕪湖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312公里,密度達到5.17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前達到長三角交通5公里/百平方公里目標,“高速上的蕪湖”實現內通外聯。
(二)國省干線“四縱五橫”大動脈
在市內,國道205城區段(二環路)的快速化改造無疑是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線,自十八大以來,蕪湖交通運輸部門以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和韌勁,持續打造二環路這條南北主通道,先后累計投資30億元,對全路段實施了拓寬改造和快速化改造,在所有平交道口上建成13座立交橋,把蕪湖主城區的“腸梗阻”打通成為“主動脈”,二環路主線橋平均運行速度從10年前的不足20千米每小時上升至約60千米每小時,行程由45分鐘縮短至15分鐘,日均交通流量從10年前的5萬輛次發展到現在的日均14萬輛次,同時對二環路沿線立交橋實施景觀亮化,一座座立交橋形態各異,如彩虹飛架城市南北。
4貼3.jpg (192.97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在市縣之間,2016年南陵縣G205國道的改造完成標志著城區到副中心、副中心之間路網改造全線開啟,蕪湖至南陵縣的通行時間將由之前的2個小時縮短到50分鐘。市區至縣域半小時快速轉換的目標近在咫尺。
4貼4.jpg (124.55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2021年全年新增一級公路61公里,占全省當年新增一級公路里程比例15.3%。G205、G347、G236、G329四條主城區至副中心的國道均達到一級路水平,正在全面啟動快速化改造,將在2023年6月前陸續開工,高效建設主副城區一體化半小時通行圈,進一步改善我市道路交通服務功能,實現我市貨運通道外移,釋放城市內部交通承載力。積極開展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應急和日常養護工作,在洪澇災害、突降暴雪等惡劣氣候來襲時,妥善有效的完成了應急保通和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實現通行安全、“大雪無痕”,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工作屢受省交通運輸廳嘉獎通報,G329舟魯線蕪屯路等一批公路榮獲安徽“十大最美普通國省干線公路”。
(三)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內循環
農村公路是公路網上的毛細血管,也是群眾感受最深的最后一公里,蕪湖交通建設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以“出門康莊道,抬腳上客車”為目標,加強對農村公路運營、管護力度,大道小路連點成線、連線成網,因地制宜實施“一路一景”“一路一品”工程,將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大修工程項目同山、水、林、田、集鎮的綜合整治有機結合,推進農村公路景觀化。十年來,全市管養覆蓋率達100%。為發展鄉村旅游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交通基礎。10公里的馬仁奇峰路、4.2公里的五華山景區路、1公里的板子磯景區路、4.5公里的新胡路等項目的建成成了繁昌區發展經濟的“加速器”。煙墩鎮2020年擴面延伸工程完成后,將小格里路建成路基寬8米、瀝青路面寬6米的瀝青混凝土道路,打通了煙墩鎮靄里村旅游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極大提升煙墩鎮鄉村旅游發展,也帶動了靄里村小格里民宿的建設步伐。
4貼5.jpg (149.36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十年來,共計實施農村公路4120公里,農村公路密度達到164.52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44個鎮均建成一條連接國省干線或縣城的三級以上公路,642個建制村均通不低于4.5米寬的硬化路,全市較大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經驗被人民日報頭版報道,灣沚區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創建示范縣,繁昌區榮獲全省“四好農村路”創建示范縣,南陵縣奎湖環湖路等一批公路榮獲安徽省“十大最美農村路”,農村公路的高質量發展,為全力筑牢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借助長江黃金水道 彰顯“航道上的蕪湖”水運優勢
長江巨埠、皖之中堅,蕪湖雄踞八百里皖江中段,具有臨江達海、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獨特交通區位優勢,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蕪湖已基本建成皖江航運中心和安徽外貿主樞紐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和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可常年通航萬噸級船舶,中水期可通航2~3萬噸級船舶。
4貼6.jpg (162.38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緣水而興,建成干支聯通“十字”交匯航道網。蕪湖市境內現有通航河流29條,航道總里程達728.9公里,其中115公里長江河道為I級航道,擁有長江岸線193.9公里。長江黃金水道與蕪申運河、合裕線航道在蕪湖境內形成“十”字交匯,形成了獨俱特色與優勢的航運樞紐。
2019年8月30日,闊別1081天的蕪湖新中江橋正式通車,標志著青弋江航道上的10座橋梁按照“一橋一景”全部改造完成,為了將長江截彎取直,更便捷地直達上海,一口氣拆了11座橋梁,再造蕪(蕪湖)申(上海)運河。蕪申運河(安徽段)全面建成,全線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常年通航,蕪湖至上海運距相比長江縮短約118公里,城南和主城區過江交通實現無縫連接。同時,打通了安徽與長三角其他地區的第二條水運主通道,對于加強蕪湖乃至安徽與長三角其他主要城市間的水路運輸,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促進區域水運系統升級,鞏固蕪湖江海聯運樞紐地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4貼7.jpg (92.24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向水而為,打造皖江航運樞紐港。2014年,蕪湖港與上海港深度合作,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全力打造安徽外貿中心港、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上海洋山港重要的的喂給港。2017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強力推進長江岸線集中專項整治,拆除191個項目(包括非法碼頭、黃砂經營點、修造船點),港航建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完善功能、優化調整的新階段。2019年,省港航運營集團落戶蕪湖,全省港口集裝箱發展進入新階段。以“蕪湖-上海”為一核,以“合肥-蕪湖”和“安慶/池州/銅陵/馬鞍山-蕪湖”為兩翼的航線布局基本形成。2021年,蕪湖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5.13萬TEU,月均進出口作業艘次620以上。2020年,“蕪湖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安徽省唯一國家物流樞紐。2021年,蕪湖建成首個內河LNG加注站,并順利投入運營。蕪湖港作為長江中下游集裝箱轉運中心的地位日益凸顯。區域內港口岸線、陸域資源進一步深化整合,“互聯互通、暢達高效”的長三角高等級內河航道網全面構建,水運建設發展主要指標始終穩居全省第一和長江干線港口城市前列。
4貼8.jpg (167.48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因港而盛,建成安徽首個億噸大港。蕪湖港劃分為12個港區,其中長江干流港區7個、支流港區5個,是長江干線重要的煤炭、水泥、礦建材料、礦石、集裝箱、商品汽車中轉運輸大港。2014年,蕪湖港完成吞吐量1.08億噸,成為我省第一個億噸大港,長江南京以上第4個億噸大港(其他3個為重慶、武漢、岳陽)。2021年蕪湖港貨物吞吐量達到1.35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15萬標箱,均創歷史新高。
——裕溪口煤港原與漢口、浦口、枝城并稱為長江煤運“三口一枝”,是全國內河最大的集煤炭裝卸、存儲、精配、交易為一體的現代化港口,擁有3個5000噸煤炭專用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為2500萬噸,投資近10個億的儲備煤項目形成靜態200萬噸、動態2000萬噸的吞吐能力?,F已發展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場和鐵水聯運樞紐。
——朱家橋港是安徽外貿中心港、安徽省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上海洋山港重要的喂給港,擁有3個5000噸級、2個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50萬TEU。
——蕪湖海螺水泥碼頭是長江上最大的水泥發運專用碼頭,現有1個萬噸級和6個5000噸級泊位,年發運水泥(熟料)超過2000萬噸。
——港順物流(原奇瑞汽車滾裝)碼頭是長江上重要的商品汽車運輸專用碼頭,現有1個5000噸級泊位及一次儲存6000輛商品汽車庫,年設計通過能力為14萬輛商品車。
航空新樞紐初建成效 “翅膀上的蕪湖”垂直崛起
實現藍天夢是蕪湖人夢寐以求的夙愿。2021年4月30日,隨著中國南方航空執飛的CZ5161次航班順利降落,緩緩穿過迎接“水門”,蕪湖宣州機場正式通航運營,“翅膀上的蕪湖”實現了蕪湖、宣城兩市人民在家門口乘坐飛機的夢想?! ?br />
4貼9.jpg (86.36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蕪湖宣州機場于2018年10月開工建設,為4C級民用運輸機場,是國家“十三五”期間重點規劃建設項目,也是安徽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與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的密切聯系聯系的新平臺。2021年4月通航以來,蕪湖市出臺《蕪湖市航空貨運物流發展獎勵辦法》,推動先后開通北京大興、廣州、佛山、成都、重慶、西安、長春、昆明、深圳、青島、珠海、哈爾濱、三亞、廈門、海口、貴陽、沈陽等29條航線,通達24個城市。初步形成“北聯京津冀、南通珠三角、連接西部重點城市群”航線網絡。
4貼10.jpg (112.28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搶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機遇,在全省率先成立“蕪湖市低空空域協同運行管理委員會”和“蕪湖市通用航空協調管理服務中心”。啟動蕪湖通用機場選址工作,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能力。
從不敢想象,到跳起來摘桃,再到觸手可及。蕪湖交通運輸立體化格局實現跨越式發展,垂直式崛起?,F在的蕪湖航空航天產業正朝著大航空的方向轉變,強勢推進京東全球航空貨運超級樞紐港項目,構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電商物流集成”航空物流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助推公共交通優先發展 “軌道上的蕪湖”跨入新時代
2021年11月3日,蕪湖市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通,這也是蕪湖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為蕪湖市民美好出行提供了全新選擇。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建成投入運營,“軌道上的蕪湖”跨入新時代。
4貼11.jpg (161.11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通運營意味著蕪湖成為繼合肥之后,安徽第二座邁入軌道交通時代的地級市。2021年12月28日,蕪湖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正式亮相“開門納客”,蕪湖軌道交通進入雙線換乘時代。這也使得蕪湖在交通領域優勢明顯,不僅緩解了局面交通壓力,縮短城市組團之間的距離,還能促進要素快速流動,助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繼而完善城市功能,讓蕪湖得以更好地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截至2021年底,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一期總運送乘客280萬人次,日均客運量4.76萬人次。全年度公交運營線路120條,新辟公交線路5條,對98條線路進行累計218次優化調整,年運營里程8213萬公里,年客流量0.83億人次。全年城際公交線路服務群眾約656萬人次,累計為市民節約出行成本約3300萬元,免費為超過66萬人次的老年乘客提供出行服務。
4貼12.png (1.09 M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05 上傳
蕪湖交通運輸三網融合穩步推進,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工作按序時開展,開通12條社區微循環巴士,22條公交線路先期調整完成,106個軌道沿線公交經停站改造順利,88個站點非機動車停車位和5條慢行示范路建設同步建成。另外,蕪湖市進一步推動綠色交通踐行雙碳戰略,貫徹落實“碳中和”“碳達峰”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公交運力新能源化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城際公交投入的149輛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車輛,相比燃油車每年能減少2427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推動蕪湖市行業健康綠色發展。
溝通南北、連貫東西、通江達海的蕪湖,從公路、水運單線發展的“小交通”建設思路,轉向公、軌、水、空全方位的“大交通”發展格局。蕪湖交通助推城市從“邊緣”轉向“前沿”,成為安徽向東融入長三角的前沿陣地。蕪湖交通四通八達的“大動脈”通天達海,暢通無阻的“毛細血管”微循環連鄉進村。對外快速聯通、內部高效暢通的交通格局漸已成型。
十年交通數字變化看蕪湖交通變遷:
高速公路從115公里增加到312公里; 國省干線從403公里增加到1043公里; 農村公路從8277公里增加到9852公里; 高鐵里程從零增加到227.9公里; 機場從零突破到一; 跨江通道從一座增加到四座 (蕪湖長江公鐵大橋、蕪湖長江公路二橋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蕪湖長江三橋); 44個鄉鎮均通三級及以上公路; 642個建制村均通硬化路通客車。
交通是興國之機,富民之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要想富,先修路仍不過時”, 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的功能屬性,賦予了交通運輸發展先行官的定位。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須快馬加鞭。站上新起點,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為新時代交通運輸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加快補齊交通短板,增強交通運輸供給能力,以大通道、大樞紐的建設引領大交通發展,以一市之強助力全國之強,以交通高質量發展保障全市高質量發展,全力開創交通強市建設新局面。
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項目落地 圍繞完善“雙環放射狀”高速公路網,加快推進高速工程建設,全力貫通部分通道擴容改造,力促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圍繞主副城區交通一體化,實施南陵、無為、繁昌、灣沚方向公路主通道快速化改造;圍繞構建互通互聯的干線公路網,重點聚焦市際“瓶頸路、斷頭路”貫通,全面提升國省干線公路通行能力;圍繞覆蓋全面的農村公路網,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工程以及危橋改造。圍繞內暢外聯的水運網,實施朱家橋港區等集疏運交通提升、碼頭工程等項目。圍繞低空改革,加強規劃建設,推動通用航空項目建設和運營。
致力于擴大有效投資, 增強交通供給
2023年計劃完成市縣兩級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約87億元,為2022年計劃完成投資1.53倍。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多渠道拓寬交通項目融資來源。積極爭取上級補助,加強申報地方債券,提前謀劃新項目、好項目,實現存量項目和增量項目的滾動接續。合理運用金融工具,廣泛招募大型央企、國企,打造央地合作共贏新樣板,持續拓寬合作領域,創新融資模式。
致力于提升服務水平, 做好行業管理
推動我市出租車“兩權合一”管理政策出臺,積極穩妥推進我市出租車行業改革,規范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推動港口船舶污染治理長效長治,繼續對轄區內港口、碼頭進行定期排查,加強船舶水污染物的聯合監管,加大聯合執法監督力度。結合我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群眾出行需求、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綜合深入分析,推進我市軌道交通向“高質量、精準服務、提質增效”發展轉變。
致力于深化戰略實施, 發揮交通先行作用
更深層次保障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常態化對標滬蘇浙創新舉措和改革措施。共建世界級機場群,繼續推動蕪湖通用機場項目選址,加快民航業發展,實現運輸航空業與通用航空業“兩翼齊飛”。擴容通往合、寧、杭方向大通道,加快建設蕪湖港朱家橋碼頭,全方位、高質量建設“四上蕪湖”,等高對接長三角中心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鞏固我市“安徽東向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定位。更大力度推進美麗長江經濟帶建設。堅持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落實岸電使用要求,優化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和接收方式,加大內河執法檢查和處罰力度,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實現全閉環處置。更高水平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深化全國農村公路管養體制試點改革,提質農村公路微循環建設,支持灣沚區交通強國試點建設。實施農村公路信息化項目,進一步提升我市農村公路基礎設施資源數字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業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蕪湖交通運輸系統將貫徹落實好二十大精神,以道路之變助力速度之變,以速度之變帶來跨度之變,為奮力開啟現代化美好蕪湖建設新征程做好交通先行,為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當好開路先鋒,書寫“四上蕪湖”新篇章。
★添加下方豆豆微信 了解更多房產信息★ ↓↓↓↓↓↓
民生房產豆豆二維碼.jpg (43.3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26 14:16 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