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上午9點50分左右,受持續性暴雨和大暴雨的影響,始于1536年的“國保”鎮海橋,歷經滄桑484年,于2020年7月7日上午被洪水沖垮。
鎮海橋被沖毀的瞬間
2019年10月16日下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鎮海橋上榜,這座“國保”橋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興衰,承載了太多徽州人的記憶。可以說,歷經幾百年,老大橋已不僅是屯溪的象征與名片,更是屯溪人的精神寄托。然而這樣一座富有歷史氣息的老橋,還是離開了我們,朋友們得知此消息紛紛在朋友圈表示惋惜!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08.png (559.27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在此之前,經現場勘測,鎮海橋橋墩加固部分與河床間沖刷嚴重,且橋身存在拱券多處裂縫、砌縫灰漿脫落、石欄桿多處松動、移位等問題。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28.jpg (101.22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鎮海橋原貌
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恢復鎮海橋步行及旅游觀光功能,黃山市政府將鎮海橋維修加固工程納入2019年市級政府性投資項目,但由于種種原因延遲到2020年動工。具體施工時間尚未確定。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31.jpg (161.7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鎮海橋原貌
然而還沒等到修繕工作的進行,這座堅挺了幾百年的老大橋,還是沒能抵住這次洪水肆虐,整座大橋在一瞬間斷裂!徽州從此又少了一座古橋,從今往后我們也只能在文字和圖片中來感受這座老橋曾經的輝煌了!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35.jpg (137.18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鎮海橋沖毀
屯溪老大橋,名鎮海橋,位于安徽黃山市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舊時為徽商西進西出的重要門戶,目前通往黃山機場、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42.jpg (163.53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鎮海橋原貌
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該橋長有133米,兩端引橋各15米,寬6米,高10米,六墩七孔聯拱設計,拱洞跨度13米——15米不等。上部為等截面實腹式石拱,下部為漿砌條石重力式墩臺。橋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頭的分水頭石尖翹起,造成船頭狀,石墩背部為龜背紋,仿佛六只石龜馱著橋梁,是目前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45.jpg (106.94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鎮海橋原貌
屯溪遠離大海,為什么要將此橋取名為“鎮海橋”呢?據說是海潮只能到達三江口,而“山蛟”(山洪)與海怪一旦在此會面,橋就要被沖毀。取名“鎮海橋”,就是含有鎮壓海怪和山蛟的意思。另外關于“屯溪橋”之所以又名“鎮海橋”說法,則稱是因北來的橫江,流經屯溪與順流而下的率水匯合,直達錢塘江,東注入海,全長293公里。流經皖浙兩省的江岸,水深流急,能建橋的所在,只有溯流而上的屯溪。取名鎮海,以示橋之雄偉,巋然鎮之于海。
微信圖片_20200708154938.jpg (44.28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8 15:50 上傳
鎮海橋原貌
四百多年的老大橋,也曾描繪于詩人郁達夫的筆下。幾百年歲月的洗禮,屯溪再無老大橋。它完成了使命,帶給我們的仍然是幸福和快樂。倒塌的是一座橋,丟失的是沉在心底的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
來源:皖南自助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