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市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于6月11日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展了大調研、大討論。在“十四五”規劃開啟、蕪湖“二次創業”之年,一市、三縣、四區及三個開發區由此開啟一場打開視野、拓寬思路、找準標桿、爭先進位的“華山論劍”。為貫徹現場會精神,本報即日起推出“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蕪湖”欄目,全媒體記者兵分11路,深入各縣(市)區、開發區,走訪發展一線,訪談主要領導,盤點發展成果,找尋前進方向,用筆觸和鏡頭全景展示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蕪湖。
蕪湖日報記者陳旻 余霏 馮光宇 祁驥
驕陽下,工程車往來穿梭,熱騰的干勁彰顯著發展的熱情。眼前中科春谷激光產業園的大樓已經封頂,這里同時也是繁昌縣3D打印產業園二期的主體工程。不遠的將來,這里將成為3D激光打印技術前沿孵化基地,將“智造”的魅力從這個皖南小縣輻射八方。
無中生有 以“智”超車
3D打印被稱為世界12項顛覆性技術之一,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華東地區最大的3D打印產業集群也在繁昌,繁昌由此被譽為“中國3D打印第一城”。而多年來,繁昌最為省內所熟知的定位,卻是靠山吃山的“水泥大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時代新發展新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總體部署,我們深刻認識到,過去拼資源拼消耗、靠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為此,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致力于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堅決不要帶污染的GDP。”繁昌縣委副書記、縣長潘君齊的話擲地有聲。
因過度依賴資源化而經歷轉型之痛的繁昌,敏銳地捕捉到3D技術及應用領域發展在當時的長三角地區尚屬空白,勇敢地作出了一篇“無中生有”的文章。
通過實施精準招商、政策資金扶持、打造載體平臺和布局產業鏈條四步走的思路,從千方百計招來一家3D企業到形成產業集群,繁昌3D打印產業規模不斷增大。
“按照我們所與蕪湖市政府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協議,我們將圍繞激光制造這個方向,結合蕪湖產業需求,開展產業技術研發和轉化。”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專項助理、中科春谷激光研究院董事長周軍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出人員出技術,地方出廠房出資金,共同打造行業先進的激光智能制造的技術孵化地。”
“今年是我們在3D打印智能裝備向高端延伸的一個重要基礎之年。技術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因此我們重在發展引進高素質人才團隊和項目落地。”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副總李思文告訴記者,園區與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共建的激光產業園將于今年底投入使用,共享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安徽)中心、鋼鐵研究總院華東分院、西安交通大學李長久團隊、盛賽再制造、三綠實業、隆源成型、西通三維等項目也抓住新基建熱潮,擴充產能,扎根繁昌發展,“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如此之大下,像我們園內的西通,訂單翻了四番。新興產業的‘拼勁’小試牛刀。”
礪行致遠 以“質”取勝
乘勢而上,繁昌突出3D打印及智能裝備、大健康、新材料等重點,大力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我縣春谷3D打印產業園已集聚企業超60家、獲批創建省級特色小鎮,發展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3D打印產業集聚群。新引進海螺無人駕駛礦區運輸系統、奇瑞新能源混合動力變速箱等一批重大戰新產業項目,酷哇機器人全國首例商業運營無人駕駛環衛車正式上路。去年大健康產業新落戶億元以上項目20個、產值增長23%。”潘君齊介紹說。
在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方面,繁昌聚焦產業轉型、加快創新發展,聚焦城鄉一體、加快協調發展,聚焦生態優先、加快綠色發展,聚焦承接融合、加快開放發展,聚焦民生為本、加快共享發展,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繁昌之路”。
2019年,繁昌縣成功躋身中國創新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獲批全國綠化模范縣,位列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A類”第5名。一系列的美譽,佐證了繁昌轉型之路的蹄疾步穩。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用好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和宏觀政策、改革創新、開放發展等重大機遇,始終把創先爭優、爭先進位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堅定信心,順勢而為,真抓實干,奮力爭當全省縣域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排頭兵。”潘君齊說道。
圖為3D打印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