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边@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同志的諄諄告誡,也是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一直以來,蕪湖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地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讓身處逆境的人,有了更多依靠;讓勤勞實干的人,擁有更多獲得感。 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安居、扶貧……民生福祉看得見、摸得著,更能感受得到,讓每一個普通人生動鮮活的個體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當一幅幅民生畫卷徐徐展開,卷中的每張面孔,都會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力。 做大民生“蛋糕”,發展有速度更有溫度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备母镩_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蕪湖堅持民生至上,用一筆筆真金白銀、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為民實事,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來自市財政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蕪湖用于民生方面支出431.3億元,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5.8%。 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蕪湖在做大財政“蛋糕”的同時,不斷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把每一筆錢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民生工程,是蕪湖不斷做大民生“蛋糕”的最直觀證明。從近幾年財政投入看,2016年,蕪湖投入99.6億元實施民生工程,2017年108.5億元,2018年110.3億元,2019年增加到了130.18億元,畫出一道貫穿始終的上行線。從實施項目看,每年將一批項目機制健全、運行常態化的項目轉為部門常規工作,另外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新增一批項目。以2020年為例,新增農村改廁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出生缺陷防治、智慧健康建設等3項民生工程,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衛生服務等民生短板。 民生工程帶來了什么?人民群眾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話語,是最動聽的解讀。 “過去田間地頭都是垃圾,路也不行。現在風景太美了,隨手一拍都是大片!”鳩江區汀孟社區居民付開清自豪于汀孟從破舊村莊到省級美麗鄉村的巨變。今天的汀孟,河流縱橫,塘渠交錯,波光粼粼,大片的水面周圍,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浪,其間點綴著房屋、小徑——作為2019年的省級美麗鄉村,這里的田園風光令人心醉。 “路太窄了,我騎個小三輪,碰到對面來車都過不去,要退很遠避讓。”弋江區白馬街道瓦屋自然村村民方世全是村里的“小掃員”,過去最煩惱的就是出行問題。2020年,瓦屋路擴面延伸建設工程被納入民生工程,預計6月中旬完工。屆時,原先3米寬的道路將拓寬至4.5米,道路兩側種植紅葉石楠球、小灌木等,安裝太陽能路燈,村民“出行難”徹底成為歷史。 “像做夢一樣!真沒想到我這么大年紀了還能住上新房子。”蕪湖縣灣沚鎮百花村的蘇師傅是一名分散供養五保戶,常年寄居在一間舊公房里,房子使用年限已久,早已破爛不堪。2019年,相關部門將蘇師傅列入危房改造對象,中秋節前夕,蘇師傅住進了窗明幾凈、水電設施齊全的新房子,圓上了多年來的安居夢。 緊扣民生“脈搏”,情系民生冷暖,一件件民生實事的推進,提升了蕪湖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手筆的財政投入,民生工程的有力助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目標在蕪湖已初步實現。 聚焦熱點難點,民生“升級版”助推幸?!吧墶?/strong> 過去,民生停留在有飯吃、有學上、有房子住的基本需求層面。而今,民生更多意味著穩步攀升的收入,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完善的養老體系,起跑線上的教育公平,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幾年間,蕪湖聚焦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民生熱點難點,以民生“升級版”助推群眾幸福“升級”。 初夏,記者走進蕪湖經濟開發區的龍山小學,校園里數百棵各色果樹枝葉繁茂,兩條古色古香的長廊穿插于果林間,為校園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這所園林學校同時也是一座現代化校園:設置有科學探究室、軟件制作室、錄播室等各類功能室,能夠滿足學校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需求。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龍山小學是蕪湖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道縮影。幾年來,我市布點新建一批這樣的優質學校,目前市區還有1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正在建設當中;加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僅2019年秋季學期就有22所新建公辦園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學生資助政策在全省率先實現從幼兒園到高校全覆蓋,成為全國唯一的“智慧資助”和“資助育人”雙試點城市;鼓勵和支持跨區域(跨層級)集團化辦學,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成立優質學校(含幼兒園)教育集團43個,優質學校辦分校109個,為蕪湖打造教育名城增添了重要籌碼。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聚焦重點民生事項,蕪湖全力以赴。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蕪湖牢牢抓住“穩就業”這塊保民生的“壓艙石”,出臺強化創新驅動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若干政策規定,并先后制定高校人才工作站建設、人才安居保障等一攬子配套實施細則,去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 養老,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難點問題。在建立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同時,我市積極探索智慧養老新途徑。作為全市智慧養老試點,鳩江區四灣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有電子閱覽室、智能康復區、智能養老產品體驗區、智慧食堂功能室,借助云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為老人提供專業、高效、樂活、有溫度的智慧養老服務。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在城東新區偉星蕪湖院子和柏莊官邸兩個小區之間,一座徽派建筑風格的第三代公廁讓人眼前一亮: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入口處兩盆小葉女貞造型別致,設置有第三衛生間、母嬰室、閱覽室、環衛工人休息室等。自2017年“廁所革命”開展以來,蕪湖新建一批第三代公廁和一類公廁。從難找、難看、難聞、難用,到環境整潔優美、便民設施齊全,公廁品質的提升讓群眾無不拍手稱贊。 醫療方面,高品質推進健康蕪湖建設,推行智慧醫院、自助平臺、就醫一卡通、就診智能化等便民措施。今年以來,經濟技術開發區蕪湖和天醫院項目啟動建設,安徽理工大學與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市第二人民醫院正式成為華東師范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為城市整體醫療水平提升、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增添了新動力。 政務服務方面,進一步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持續優化辦事流程,確保申請材料精簡到位、承諾時限壓縮到位。截至去年底,政務服務網蕪湖分廳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和平均申報材料壓縮到2.62天和2.78個。全市73個鎮(街道)、923個村(社區)均成立為民服務大廳和為民服務代辦站,實現了政務服務體系的全覆蓋;市級政務服務事項100%進駐政務服務大廳,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 “不管走得多遠,我們都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近年來,蕪湖“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面的群眾需求,書寫了民生幸福的新篇章。 發力脫貧攻堅,同心同行奔赴小康 “高質量發展要著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物質財富積累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創造條件?!币悦駷楸镜陌l展理念指引下,380余萬蕪湖人同心同行走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把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期盼的“小康”從夢想變為現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居民“錢袋子”必須要鼓起來。2019年,蕪湖人均GDP達96154元,穩居全省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高于經濟增速1.6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114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4元,增長9.6%,增速居全省第一。 尤為亮眼的是,2019年,蕪湖城鄉居民收入比僅為1.85,城鄉收入差距為全省16城中最小,率先達到長三角三省一市一體化發展收入差目標。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居民收入水平整體提升的同時,由于種種原因,仍有少數群眾徘徊在貧困線上,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一環。蕪湖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以“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13.24萬貧困人口脫貧,7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07%。 “通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脫貧、社保兜底等,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精準幫扶,扶持貧困人口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痹谀狭昕h籍山鎮長樂村,駐村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表示,近幾年長樂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保持了5%左右的年增長,2018年人均純收入13437元,2019年人均純收入14432元,“目前41戶均可穩定實現吃穿不愁,住房安全有保障、孩子上學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 產業扶貧為貧困戶脫貧增收提供了“源動力”?!懊刻旃ぷ?個小時,能拿到90塊錢工資?!痹陂L樂村食用菌二期大棚,貧困戶魯小愛戴著手套,把一根根菌棒從傳輸帶上取下再碼放整齊。魯小愛的愛人因患病喪失勞動能力,兩個孩子都在上學。魯小愛說,自己家已于兩年前脫貧,如今丈夫的身體逐漸好轉,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據了解,在長樂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長期穩定就業人數約40人左右,其中7人是魯小愛這樣的貧困戶。 扶貧先扶志,活水自然來。在無為市無城鎮黃汰村,村民胡志林從貧困戶變成了帶領鄉親們脫貧的致富“帶頭人”。胡志林肢體二級殘疾,妻子智力殘疾,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家庭經濟極為貧困。在村扶貧隊長陳太華的介紹下,胡志林到當地一家養殖企業務工,不僅實現了務工當年即脫貧,還憑借積累的養殖經驗,申請成立黃汰志林農場,與黃汰村及周邊村莊的貧困戶簽訂了托管養殖協議。胡志林說,黨和政府的幫扶政策,給了他信心和勇氣,“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帶動其他貧困戶一起,不僅脫貧,還要致富。” 記者采訪中獲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黃汰村發生了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發展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的巨變。今年以來,泰迪農場項目、惠萬家花卉館等4個高品質現代農業項目接連落戶黃汰村,將為村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提供新引擎。而這,正是蕪湖71個貧困村的縮影。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征程中,蕪湖將不負使命、勇于擔當、強化責任、奮發有為,時刻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鏗鏘誓言,在波瀾壯闊的民生畫卷中,書寫新的榮光。 圖為水岸星城保障性住房環境優美。 市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講解辦理流程
第二人民醫院引進的自動化設備
龍山小學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