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以前是學護理的,從小性格比較好,一直都樂于助人。”蕪湖第1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章美的姐姐說著,一邊心疼地看著妹妹。
床頭的機器呼呼運轉,年輕的姑娘因疲憊而睡著了。
1994年出生的章美是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不久前與一位遠在廣州的13歲女孩配型成功。
作為 蕪湖市第14例、 安徽省第208例捐獻者 章美在12月16日下午完成了采集
當天上午10點,記者在皖醫弋磯山醫院的血液中心,看到了正在捐獻的章美。躺在床上的她看起來有些虛弱,男朋友和兩位姐姐守護旁。章美右臂上的醫療管線導出血液,旁邊的機器呼呼運轉,將帶有造血干細胞的血漿分離沉淀,專門的采集袋已滿了三分之一。據介紹,這次捐獻從上午8點47分就開始了,預計需要持續4小時。
微信圖片_20191217101733.jpg (130.23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17 10:16 上傳
記者了解到, 章美是無為縣人,也是 無為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第一人。
姑娘是家中的老幺,與男朋友合營一家餐館。2017年,章美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9月份中旬的時候,接到了初配成功的電話。
“當時她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覺得自己挺幸運的。”章美的男朋友劉飛宇告訴記者,她初配的時候各項指標都合格的,但是因為體型纖瘦,后來特地“增肥”了將近8斤。接下來的高配也在十月中旬順利通過,所有的數據都符合指征。
微信圖片_20191217101742.jpg (119.01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17 10:16 上傳
12月11日, 章美住進了皖醫弋磯山醫院, 開始為捐獻做準備。
“從12號開始,每天2針動員劑,上午一針,下午一針,一共打了4天,我妹妹覺得挺痛的,關節痛、腰痛。”說到這里,章美的大姐紅了眼睛,她說雖然心疼,但還是很支持妹妹的做法。
“15號晚上的時候,妹妹體內的一項指標降低了,所以她又打了一劑加強針,當時她反應挺大的,看起來很不好受。”劉飛宇坐在床邊默默陪護著女朋友,不時給杯子里加點熱水喂她喝。
據悉,每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打動員劑后的反應和副作用都不一樣,通常這些不良反應都會隨著捐獻的結束而逐漸消失。
微信圖片_20191217101745.jpg (122.11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17 10:16 上傳
記者了解到,中華骨髓庫蕪湖工作站成立于2007年,截至目前已有3587名志愿者加入,僅今年就有108人。同時,蕪湖市還有過兩個“第一”:2007年安徽省造血干細胞捐獻第一人——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護士趙金霞;2013年安徽省造血干細胞援外捐獻第一人——繁昌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汪飛燕。
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表示:“每一位捐獻者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大愛。他們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學習。” 同時她還說,近年來志愿者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蕪湖市民對于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接受度和相關知識的了解度也在直線上升。
來源:大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