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陵縣經濟開發區,安徽古麒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各種應用于服裝、寢具的高規格羽絨產品。“我們剛剛通過了工信部國家級綠色工廠的認證,現在出去談客戶底氣更足了。” 企業技術與研發中心主任吳開明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工信部綠色制造名單中的“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廢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代表了中國綠色制造的最高水平。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為企業進一步開拓頭部品牌客戶,提升行業競爭力再添重量級“砝碼”。“非常感謝‘1%工作法’的精準幫扶,我們才能一次通過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和績效等6大類80多個指標的嚴苛評審。” 打造綠色工廠,是促進工業行業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為了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綠色制造能級,南陵縣經信部門針對企業實際需求,幫助邀請相關專家多次走進生產一線,現場指導企業從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環保安全、效率提升等方面開展生產線技術改造,并在申報認證過程中給予政策輔導。“通過改造之后,高度的自動化生產線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我們的單位產品能耗成本也降低了十多個百分點。” 圍繞“1%工作法”為企業降本增效的目標,南陵縣有針對性地引導企業實施以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設備更新等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幫助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降本增效。蕪湖明特威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工程機械設備及零配件, 縣經信部門主動上門進行技改獎補政策宣講,指導開展生產設備數字化升級和技術改造,幫助企業實現產能提升和產品提質。按照有關政策,只要是符合條件的技改投入都可以得到相應比例的獎補資金,“從2021年開始我們的技改投入一直在逐年增加。2023年計劃投入500萬元左右,按照百分之十來算,今年可以拿到50萬元左右的獎補資金 。”公司財務負責人金建蔚告訴記者,獎補資金的及時到位緩解了資金壓力,有力推動了企業快速實現產業升級。“我們可以大膽去買更好更優秀的生產設備回來,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訂單就比同行更具有競爭力。今年一季度已經實現了銷售同比50%的增長。” 政府服務成效、企業發展獲得感和營商環境優化要靠數字說話。2021年以來,南陵縣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服務企業“1%工作法”的決策部署,堅持“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利潤法”“效率法”工作原則,協同推進合力,不斷提升工作效率。“我們通過搭建零距離政企服務平臺,打造解決企業訴求、交流合作的企業家營地,開展工業互聯網進園區活動,加快數字化轉型 ,搭建政府搭臺企業銜接的常態化的供需對接機制,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 南陵縣經信局副局長楊云向記者介紹。優化調度會商、利潤分析、問題辦理等工作機制,聚焦用工、融資、用能、物流、稅費等環節,南陵縣緊緊圍繞工業企業的成本與利潤構成,以集成、精準、務實的工作舉措,打出了降本增效“組合拳”,努力實現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在平均利潤率上提高1%的目標。2022年全縣規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4.4%,利潤率6.1%。 蕪湖日報記者 柳青 徐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