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花津南路,蕪繁路-利民路,弋江區,水泥,主要道路,24。因位于花津路南段而得名。1994年2月命名(市政府市府字〔94〕11號文件)。2000年11月調整起止點,將花津南路分為中路、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
22、吉和北路(獅子山馬路),新市口轉盤-中山北路(造船廠南門),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951,30,與吉和南路相對應。1890年始建,1978年修,始名獅子山馬路。文革期間為長江路,1981年恢復獅子山馬路,因獅子山而名。2000年11月更名為吉和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3、吉和南路(吉和街),沿河路(中江塔)-新市口轉盤,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1142,40。沿用原名“吉和”。1919年筑路,1958年拓寬改造。該路原分南北兩段,南段為吉和街,北段為雞窩街。文革期間稱反帝路。1976年易名長江路。1981年恢復為吉和街,2000年11月更名為吉和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4、柳春路(新安街),沿河路(百龍商城)-鏡湖路(八中),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394,18,因附近柳春園而得名。原名新安街,2000年11月更名為柳春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5、中和路,沿河路(新百大廈)-中山北路,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24。原暫和名中和路,2000年11月命名為中和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6、南陽路,九華北路(十里村)-灣里機場,鳩江區,瀝青,主要道路。2000年11月命名為南陽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7、天門山西路(解放西路),銀湖北路(蓮塘新村)-長江邊(肉廠),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以天門山而得名。1958年筑西段路,1984、90年兩次向東拓建,1987年得名解放西路,1994年向東延伸,更名解放路(市政府市府字〔94〕11號)。2000年11月解放路西段更名為天門山西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8、天門山東路(解放東路),弋江北路(汽配城)-銀湖北路(蓮塘新村),鏡湖區、鳩江區,水泥,主要道路,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以天門山而得名。1958年筑西段路,1984、90年兩次向東拓建,1987年得名解放西路,1994年向東延伸,更名解放路(市政府市府字〔94〕11號)。2000年11月解放路東段更名為天門山東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9、赤鑄山西路(勝利西路),銀湖中路(燃氣總公司)-長江邊(14號碼頭),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以赤鑄山而得名。1958年建路,1984年拓建,1987年命名為勝利西路。2000年11月更名為赤鑄山西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30、赤鑄山東路(勝利東路),弋江北路(花塘村)-銀湖中路(燃氣總公司),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赤鑄山而得名。原名勝利東路,2000年11月更名為赤鑄山東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規劃路。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