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湖南路(延安南路、蕪紡路),新市口轉盤-赭山西路(影星賓館),鏡湖區,瀝青,主要道路,1850,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銀湖而得名。1988年筑路,1988年命名為延安路(市府字〔88〕93號批文),1994年將原延安路南段與蕪紡路北段合并,改稱延安南路(市府字〔94〕11號批文)。2000年11月16日,將延安南路與蕪紡路合并,命名為銀湖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2、長江北路(長江路),齊落山路-四灣路轉盤,鳩江區,水泥,主要道路,5040,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長江而得名。1958年筑路,1966、1974、1981、1990年四次拓寬改造,1988年南段建鐵路立交橋(王家巷立交橋),1990年北端建水泥路面。原名工業干道,1966年改為大慶路,1981年改為長江路,2000年11月16日分段命名為長江南路、中路、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3、長江中路(長江路),天門山西路-齊落山路,鏡湖區、鳩江區,水泥,主要道路,2000,3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長江而得名。1958年筑路,1966、1974、1981、1990年四次拓寬改造,1988年南段建鐵路立交橋(王家巷立交橋),1990年北端建水泥路面。原名工業干道,1966年改為大慶路,1981年改為長江路,2000年11月16日分段命名為長江南路、中路、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4、長江南路(長江路),銀湖南路(裕中集團)-天門山西路,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3364,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長江而得名。1958年筑路,1966、1974、1981、1990年四次拓寬改造,1988年南段建鐵路立交橋(王家巷立交橋),1990年北端建水泥路面。原名工業干道,1966年改為大慶路,1981年改為長江路,2000年11月16日分段命名為長江南路、中路、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5、銀湖北路(延安北路),天門山東路(蓮塘新村)-龍山路,鳩江區,瀝青,主要道路,12720,6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銀湖而得名。1988年筑路,1988年命名為延安北路(市府字〔88〕93號批文)。2000年11月16日,更名為銀湖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6、銀湖中路(延安路),赭山西路(影星賓館)-天門山東路(蓮塘新村),鏡湖區、鳩江區,瀝青,主要道路,2100,40。按照“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原則命名。因銀湖而得名。1988年筑路,1988年命名為延安路(市府字〔88〕93號批文)。2000年11月16日,更名為銀湖中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7、中山北路(勞動路),北京西路(鳩江飯店)-濱江北路(13號碼頭),鏡湖區,水泥,主要道路,2286,40。與中山路、中山南路相對應而得名。始名勞動路,建于1952年,1956年向西拓建,1960、1965、1980年3次擴修。2000年11月更名為中山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8、九華北路(寧蕪公路),天門山東路(鳩江區)-205國道塔橋,鳩江區,水泥、瀝青,主要道路,11013、60。因通往九華山,位于九華路北段而得名。原為寧蕪公路,1951年建路,1985年拓建為水泥路。2000年11月更名為九華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9、九華中路(九華山路),中江橋北端-天門山東路(鳩江區),鏡湖區、鳩江區,水泥,主要道路,6694,40。因通往九華山,位于九華路中段而得名。原名隨崗、北市西路,后兩路合并統稱。1966年為大寨路,1981年更名為九華山路。1995年調整起止點。2000年11月更名為九華中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10、九華南路(蕪南路),馬飲轉盤-中江橋南端,弋江區,瀝青,主要道路,5846,40。因通往九華山,位于九華路南段而得名。原名蕪南路,2000年11月更名為九華南路(市政府辦公廳蕪政辦〔2000〕46號文件)。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