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很大,蕪湖這些“斷頭路”通暢了
城市路網建設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去年,我市圍繞緩堵保暢、完善配套、提升路網轉換能力,實施了一批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項目,不僅縮短了群眾出行距離,也拉近了群眾的心。今年,該項目聯合治理交通擁堵項目將繼續推動,一個個被視為頑疾的交通堵點難點將被破解,一條條承載著百姓期盼的道路在城區徐徐延伸。
百姓說:“不用繞路了,出行距離縮短了,出行環境也很舒心。”
人在這頭,目的地在那頭,明明相隔不遠,卻無法通行,這便是“斷頭路”的真實寫照。曾經北沿河路就是這樣一條斷頭路,由于倉津橋至益新路段部分建筑物“橫亙其中”,北沿河路被“攔腰截斷”。欣喜的是,為回應群眾期盼,去年6月24日,串聯蕪湖古今、長約3.7公里的北沿河路全面打通,車輛可一路從臨江橋下暢行到康復路段,串聯礱坊路,周邊居民出行更便捷。“不用繞路了,出行距離縮短了,出行環境也很舒心。”家住融匯錦江A區的康女士特別喜歡開車在北沿河路暢行,車窗外一邊是古色古香的青弋江防洪墻,一邊是一棟棟或新建或老的小區、門面,心中涌起很多回憶,也充滿著對城市未來的期待。
微信圖片_20230227090403.jpg (175.5 KB, 下載次數: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7 09:05 上傳
“斷頭路”打通后的沿河路
全長565米的天門山西路(石油站支路—長江路段)也有了欣喜變化。2月21日,記者現場走訪時,在該路段開了20多年店面、見證道路“舊貌換新顏”的商戶高俊介紹,這條路是出入春江花園、赤鑄山莊、解放西路小學的唯一通道,“原來是混凝土路面,雙向兩車道,機、非車道也不分,一到上下班、上下學高峰期,路上又堵又亂,很多車子直接停到了我家店門口人行道上。”不過,經過一期4200萬元的提升改造后,記者現場看到,剛改柔提升的路面已拓寬到30米,雙向四車道;新栽種的綠化帶南北側是嶄新的非機動車道,實現 “機非分離”;人行道面磚進行更換;沿線還設置了步道、涼亭等休閑設施,幾位老人正在此散步。“你看,現在路寬了,景美了,不堵了,百姓也舒心了。”高俊坦言,現在不用擔心因擁堵造成的亂停車影響店面生意了。
微信圖片_20230227090406.png (782.67 KB, 下載次數: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7 09:05 上傳
改造后的天門山西路
正在該店維修電動車的春江花園小區居民李安然也贊嘆“微循環”暢通后的便利,“原來交通高峰期,電動車都堵得沒辦法通行,現在順暢多了,節省了不少時間”。更讓李安然和居民們驚喜的是,今年鏡湖區住交局計劃推進天門山西路西延伸段建設工程(石油站支路—江堤),二期提升改造計劃投資約2100萬元。屆時,通往江堤段的“斷頭路”將徹底被打通,周邊居民出行更暢通、舒適。
建設者說:“‘斷頭路’的打通,連接著城市發展,連通著百姓心聲。”
“斷頭路”是城市交通的“腸梗阻”,給人民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不便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行動,是蕪湖建設人民城市的重要舉措。蕪湖市人民城市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夏文燾介紹,去年,我市共推動了儀表廠一支路、赤鑄山路西延伸段、北沿河路、西灣園區經五路及南延伸段、利民路、疏港路、鳩茲小學南側恒達路等55個項目完工。
“一條條‘斷頭路’的打通,暢通了城市的‘毛細血管’,連接著城市發展,也連通著百姓心聲。”夏文燾表示,今年市人民城建辦將繼續從群眾比較關心的出行問題入手,多措并舉,強化項目調度,再推動一批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項目盡快投入使用。“按照計劃,推動經二路工程、西灣園區緯一路西延伸段、月桂路等近40條道路按期完工,同時推動紅光支路、渡江大道(杭州路至萬通路段)、萬福路民航花苑支路等20余條道路按期開工。”
另外,記者從市人民城建辦了解到,在打通“斷頭路”的同時,今年,市交警支隊正牽頭會同住建、城管局及相關轄區政府,針對我市13處擁堵點交通狀況制定治理方案。其中重點聚焦弋江路與赤鑄山路交口、赤鑄山路與九華路交口、九華路與赭山路交口、銀湖路與赭山路交口、弋江路與利民路交口等交通擁堵情況突出的五處節點,采取優化交通組織和信號配時、增加停車位、開通新路等方式提升通行效率,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出行的體驗。
來源:大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