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師范大學物電學院青年教師湯寧宇博士參與的,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徐聰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對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了成像觀測,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比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大20倍,對于研究星系及其在宇宙中的演化提出了挑戰。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系統。
該成果發表于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志
并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報道。
1.jpg (66 KB, 下載次數: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觀測宇宙中的氣體是天體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宇宙中所有天體的起源都離不開原子氣體,例如星系主要的演化過程就是不斷從宇宙空間吸收原子氣體然后將其轉化為恒星的過程。射電天文波段能夠對宇宙中的原子氣體進行直接觀測。中國天眼FAST是當今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夠探測到遠離星系中心的極其稀薄的彌散原子氣體所發出的暗弱輻射,為研究宇宙中天體的起源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
安徽師范大學是此研究工作的重要參與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物電學院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湯寧宇博士參與了利用中國天眼進行觀測,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定標等過程。湯寧宇還深度參與了FAST的調試(如RAA,2020, 20, 5, 64),在對銀河系冷云核的中性氫觀測(RAA, 2020, 20, 5, 77)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此外,湯寧宇博士還是FAST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CRAFTS)項目的骨干成員。
2.jpg (138.54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基于安徽師范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平臺,湯寧宇博士領導的課題組正在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之江實驗室等科研單位合作,利用FAST觀測時間和FAST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CRAFTS)項目巡天數據對銀河系的原子氫氣體進行精細的刻畫,以解決星際彌散氣體到恒星形成這一重要階段的基礎物理問題。
相關媒體報道
【新華社】
3.png (468.32 KB,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人民日報】
4.png (346.7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人民日報】
5.png (302.21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科技日報(2022/10/20日頭版)】
6.jpg (65.63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央視】
7.png (1.2 M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中科院官網】
8.png (491.09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09:55 上傳
來源:安徽師范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