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就懂得“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的道理”。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說過:“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正如秸稈一樣,圓捆便于滾動,但不好堆積;方捆便于推積,但不好滾動,所以我們要方圓兼并,以方為本,行圓之道。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正確處理方圓之間的關系,方能成為大智大勇之 士。在當今社會,“方”指的便是要待人方正,而“圓”指的則是在行為處世方面適當圓滑,方圓得當,二者相互配合得了嗎?這個道理屈原早在幾千年之前便已經告訴我們了:方圓怎能互相配合呢?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在當今社會,人們大多以圓為做人之本,圓滑逐漸成為城市光華外表下的包藏的必不可少的處世之道,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二者并非兼得。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正如生與義不可兼得一般。隨著當今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人們大多大為人處世下,玩的是“心眼”。圓滑不僅僅指的是那些商人,有人也認為圓是處世之道。的確如此,在這個多金和壓力巨大的時代,人們的思想不斷變遷,歷經了無數次困頓和挫折之后,將會被社會毒打后加入圓滑的大部隊。國與國之間亦是如此,有方也有圓,以方為本,以圓為道。
秸稈可方捆也可圓捆,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正告訴我們方、圓只擇其一,可能有一定的害處。“方”是做人之本,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同時也必然少不了“圓”,只“方”不“圓”雖待人真誠方正了,但可能會被別人背后捅一刀,甚至在傷口上撒些鹽。只“圓”不“方”亦然不行,同別人來往當然也要拿出幾分真誠,否則只懂圓滑而不懂人情世故,將會輸得很慘。所以,要記住“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以方為本,行圓之道,方成大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果斷地接過歷史的接力捧,勇擔時代大任,明白以方為本,以圓為道的道理,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通訊員張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