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地名里,蘊藏著一座城市的變遷與歷史。它既是蕪湖人文資源的重要內容,也是城市變遷發展的縮影與見證。蕪湖的地名故事里,都講述著哪些故事?大江資訊記者聯系到蕪湖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在地名里訪尋蕪湖的“前世今生”。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31.jpg (282.84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1 上傳
地名里的“前世今生”
蕪湖的地名里,既有朗朗上口的老地名,也有頗為新鮮的地名,其背后是承襲的歷史與文化。區劃地名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蕪湖擁有豐富的地名文化。蕪湖的路名產生于城市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和城市建設的各個階段。很多老地名對弘揚蕪湖歷史文化、方便群眾生活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隨著蕪湖城市建設加快發展,新建道路、小區、各類建筑物等新地名大量產生。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35.jpg (96.28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1 上傳
蕪湖市的地名標準化、規范化工作一直在不斷推進,2000年全市地名規范化管理確定了主要道路命名“東西為山、南北為水”的基本規律。
例:體現“東西為山”的有:
天門山路、赤鑄山路、赭山路、黃山路、馬仁山路、紅花山路、烏霞山路、大工山路、峨山路、珩瑯山路等。
例:體現“南北為水”的有:
長江路、銀湖路、九華路、弋江路、鳳鳴湖路、鳩江路、中江大道、夢溪路等。
2009年,市民政局、市地名辦編制了《蕪湖市市區道路規劃命名方案》,對城市主干路網新建和規劃道路提出預命名方案,命(更)名道路90條,調整起訖點23條。市政府研究批準了蕪湖市市區道路規劃命名方案。
規劃命名方案在保持蕪湖城市道路名稱“橫山縱水”總體規律的基礎上,圍繞長江文化、徽商文化和蕪湖特色文化三條主線,進行路名規劃布局。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38.jpg (246.44 KB, 下載次數: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2 上傳
在具體的規劃思路上,秉承了“與城市規劃相協調”“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體現城市組團特色和蕪湖區域文化”“原有路名基本保持穩定”“繼承與創新并舉”等幾大原則。
部分老地名予以保留
金馬門、卜家店、冰凍街、儒林街、大礱坊……在很多老蕪湖人的生活里,城市的地圖里和他們的城市記憶里,總能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地名。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44.jpg (256.4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2 上傳
地名,不但承載了一個城市厚重的發展歷史,也孕育了一個地區(城市)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包含著本地區的人物風情、民俗掌故、世事變遷,甚至是跌宕起伏的重大事件,是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如蕪湖的赤鑄山因“赤鑄青鋒”而聞名遐邇,它承載著干將、莫邪鑄劍赤鑄山的傳說,開啟了蕪湖鐵藝文化的先河。而諸如一人巷、二多橋、三圣坊、四褐山、五里汀、六郎橋、七更點、八角亭、九蓮塘、十字街、十三道門、萬字里、半畝園、雙桐巷、柳春園、西瓜墩、杏花村等地名無不飽含著歷史文化的韻味,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49.jpg (91.14 KB, 下載次數: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2 上傳
對此,在蕪湖市區道路規劃命名方案中,也體現了“原有路名基本保持穩定”的原則。對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老路名予以保留。老路名尊重歷史和群眾習慣,盡量保持穩定,一般不作更改。保留廣大市民耳熟能詳的老地名。
立足城市規劃命名新地名
根據蕪湖城市性質的定位,立足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在路名布局和命名采詞上,體現城市規劃精神和要求,反映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突出展現主干路網架。同時以“五大組團”規劃布局結構為宏觀框架,根據分區功能特征,對各組團提出路名布局引導。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54.jpg (613.33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2 上傳
選取適宜的新建或規劃道路,采用蕪湖的自然山水、典故傳說、古跡遺址等多樣化的系列名稱,反映蕪湖的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彰顯城市特色。如,對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道路,以全國名山大川命名,體現開放包容的境界。城中、城東、城南、三山組團主要以體現蕪湖自然環境和歷史人文的靈山秀水、典故傳說、景觀勝跡等命名。
在規劃命名方案中,各類道路命名結合城市定位,突出板塊特征,以多元化、個性化的采詞營造濃郁的具有蕪湖特色的地名文化氛圍。道路規劃命名力求獨樹一幟,更具文化品位和區域特色。
具有蕪湖特色的地名文化
01、展現全國名山大川大氣磅礴的“五岳”和“五大湖”系列
02、以“太平湖路”完善安徽“兩山一湖”系列
03、展現“江城靈秀山水”系列——
龍湖路、奎湖路、漳河路、三華山路、白馬山路、烏霞山路等。
04、展現蕪湖豐厚文化底蘊的——
萬春路、中江路、鳩江路等。
05、取意蕪湖古八景和新十景的——
吳波路、觀瀾路、馬仁山路、荊山路等。
06、體現蕪湖徽商文化傳統的——
鐵藝路、礱坊路、徽州路等。
07、彰顯蕪湖碼頭文化和景觀遺跡的——
海關路、寺碼頭路、太古路等。
08、反映典故傳說和歷史名人的——
夢溪路、歐陽湖路、云從路、天池路等。
09、反映紅色文化的——
官陡門路、夏家湖路等。
10、反映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
國泰路、民安路、政通路、仁和路、河清路、海晏路等。
“繼承與創新”激活老地名
在地名的命名中,也有“繼承與創新”的并舉。
微信圖片_20220725093959.jpg (319.53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25 09:42 上傳
“在適宜區域適當‘激活’已經消失的老地名。路名取名時,承襲以往合理的命名方法,選擇含有本市地理形態、社會特征和文化含量的詞語作路名,以體現路名的連貫性、延續性、傳承性。在以往成功命名經驗的基礎上,開拓新思路,使新生路名品位高雅、特色鮮明、更加貼近現代生活,更加富有時代氣息,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使之保持可持續性,實現新老路名的和諧統一。”
區劃地名科的工作人員以“政務文化中心區”為例,向大江資訊記者介紹了這一區塊道路命名的規律。
例:以“政務文化中心區”南北向道路舉例
天之瑞風系列與地之麗水系列的組合,分別命名為:
云從路、天池路、清風路、時雨路、河清路、海晏路、安瀾路。以上縱向7條道路,分屬歷史文化(云從、天池)、為政之道(清風、時雨)、政務追求(河清、海晏、安瀾)三組,而又都以自然詞匯表達,切合區域功能定位與橫山縱水格局。
例:以“政務文化中心區”東西向道路舉例
“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與政務文化系列組合,分別命名為:
涌金路、積玉路、瑞祥路、政通路、仁和路、國泰路、民安路。以上橫向7條道路,分屬經濟、文化財富(涌金、積玉)、吉祥愿望(瑞祥)、政治理念(政通、仁和、國泰、民安)三組,又都以人文詞匯命名,字面意思通俗易懂,方便指位,從而區別于縱向7條道路的以自然詞匯命名、字面意思比較雅致隱約。也可以起到縱橫區別的作用。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地名已成為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內外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礎信息資源和最常用的社會公共信息,在豐富城市內涵,展示城市形象,優化發展環境,促進對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來源;大江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