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 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 《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 自6月1日起施行
值得關注的是 《條例》提出 推進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 同時加強對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監管
微信圖片_20200506092807.jpg (32.96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28 上傳
《條例》 規范了食品生產經營行為
《條例》規范了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根據現實需要,規定小餐飲取得備案證明后,可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和自建網站銷售食品。提供入網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經營資格。
加強對網絡食品交易 第三方平臺的監管
《條例》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多次出現入網食品經營者違法經營或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違法經營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對平臺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
就問題食品如何處理 《條例》增加“依法召回”的要求
明確規定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存在可能引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緊急情形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暫停生產、銷售、購進或者依法召回相關食品和食品原料。
《條例》還提出 引導全社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推進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15697537.jpg (30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25 上傳
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11位疾控專家做了個實驗 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 用餐后的細菌對比 實驗結果令人吃驚!
微信圖片_20200506092934.jpg (141.3 KB, 下載次數: 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29 上傳
11位疾控專家盯著6道菜 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們為此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這個實驗小組由11名疾控專家參與測試,實驗在一家餐館,一共點了6道菜,分別是涼拌黃瓜、鹽水蝦、干鍋茶樹菇、炒蘆筍、咸菜八爪魚和香辣牛蛙。
00300438003_5b54986e.jpg (195.51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32 上傳
每道菜都分成兩份,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使用公筷,并提前進行了取樣保存。
為了保證科學性,11名參與人員都經過培訓,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兩組菜,必須交替著吃。最后每個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用來第二次取樣。經過小心翼翼的嚴格無菌操作采樣后放入無菌樣品袋并迅速存放到采樣箱冷藏。此時大家已經等待40分鐘。
用餐完畢完成取樣之后,采集的樣本通過冷鏈運到實驗室。經過48小時的培育,實驗結果出來后令人大吃一驚!
微信圖片_20200506093318.jpg (279.05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34 上傳
實驗結果顯示:對比“公筷”和“非公筷”兩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總數,“非公筷”那一組菌落總數,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菌落總數竟然相差那么多倍!!!
微信圖片_20200506093323.png (114.54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34 上傳
涼拌黃瓜——“非公筷”組的菌落總數是“公筷”組的將近3倍。
干鍋茶樹菇——兩組菜品的菌落總數相差17倍!
炒蘆筍——兩組相差將近18倍!!
咸菜八爪魚——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50倍!!!
負責檢測的專家表示: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會把自身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通過筷子傳到菜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不同菜品本身攜帶細菌的交叉污染。
例如,夾過涼拌黃瓜的筷子,再去夾鹽水蝦,就會導致兩盤菜之間細菌交叉污染。
48.jpg (21.43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09:38 上傳
(一個小知識:涼拌菜沒有經過高溫烹飪,菌落總數一般都比高溫烹飪過的菜要多。)
專家呼吁:在外就餐時, 提倡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在此,專家們提醒廣大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一是干凈衛生、預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減少對菜品的污染,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特別是降低胃幽門螺桿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體的傳播。在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二是減少浪費、文明餐飲。使用公筷公勺可幫助大家養成定量取餐、按需進食的習慣。在外用餐沒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培養了人們環保節約的良好風尚。
總而言之,無論是杜絕病從口入,保護家人健康,還是倡導餐飲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這次疫情的流行對于改變我們傳統的中式共餐習慣是一次加強引導的契機。關鍵要轉變觀念和認識,通過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為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所以專家們再次呼吁:在外就餐時,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
在使用公筷公勺時,很多人嫌麻煩,容易混淆,專家們也給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規”:
在家吃飯時,可以采用分餐制,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裝到家庭成員各自專屬的餐、飲具中,大家只是同桌吃飯;如果餐、飲具做不到完全獨立,至少要養成每個菜都用公筷(公勺)夾取(盛取)的習慣。在外就餐時,則應主動要求店家配備一菜一勺(一筷)。
看了疾控專家這個驚人的實驗, 你打算開始用公筷了嗎? 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
小編倡議: 吃飯分餐 使用公筷
來源:江淮晨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