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蕪湖市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近年來,蕪湖市圍繞大病重病不出市、一般疾病不出縣、頭疼腦熱不出村的目標,積極打造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在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這道時代“必答題”上,交出了一份“蕪湖答卷”。 記者與會獲悉,近年來蕪湖先后獲批2個國家級試點,分別是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和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同時,爭取了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落地。2022年,我市二級以上醫院綜合滿意度為93.91%,較2019年提升了5.6個百分點。 資源擴容 天壇醫院專家已駐蕪 與上海、南京等地相比,蕪湖本地看病就醫,廣大居民最關注的是醫療質量和安全。蕪湖加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把“國家隊”專家服務帶到江城患者身邊。國家神經系統疾病區域醫療中心和精神系統疾病區域醫療中心先后獲批,在三山經開區規劃新建兩個院區,打造國家級腦醫學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專家已全面入駐弋磯山醫院老院區開展診療,北京安定醫院與蕪湖市四院合作也已啟動,相關專家9月份即將在四院接診。華師大附屬蕪湖醫院(蕪湖二院)整合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滬皖合作腫瘤醫院項目,與上海市腫瘤醫院、新華醫院達成了合作意向,腫瘤、普外等系統疾病診療水平將與長三角對標看齊。 市中醫院與浙江省中醫院、市一院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合作項目穩步實施,與滬蘇浙知名醫院簽訂合作協議40項,共建學科30個,柔性引進專家204人。 實施“學科登峰”計劃,讓大病重病在蕪湖就能看得好。根據本地疾病譜,遴選腦部疾病科、心臟及大血管疾病科、肺部疾病科等7個高峰學科重點培育。到2025年,力爭高峰學科全部進入省級重點學科或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序列。 均衡布局 跨省就醫比例降三成 近年來,蕪湖著力均衡市域醫療資源布局,打造醫療高地+優地,組建了3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網格、4個協同共建網格和3個專科聯盟,集團內實現標準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同質化服務,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級三甲醫院的診療。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無為市人民醫院、無為市中醫院、南陵縣人民醫院、灣沚區總醫院獲批三級醫院設置,創傷、胸痛、卒中、危重孕產婦救治和危重新生兒救治等5大急危重癥救治中心全面建成。 推進醫療資源下沉,三甲醫院將至少1/3的門診號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據統計,現全市跨省就醫比例較2019年同比下降30%,基層診療量和縣域內住院率同比上升12%和28%。 醫防融合 組建895個家醫團隊 蕪湖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管理貫穿全生命周期。公衛醫師下臨床,“左手做預防、右手下處方”。記者獲悉,全市現已組建895個三級家庭醫生團隊,定期隨訪,指導用藥,個性管理,簽約一個、履約一個。規范慢病管理,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率超86%。 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加快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蕪湖)項目建設,新建智慧化多點觸發預警系統。實施青少年眼健康、口腔健康、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動。2022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主要健康指標優于國家、省“十四五”目標值。 此外,全市建立了衛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健全機構數字化、資源網絡化、服務智能化、監管一體化的全民健康服務新體系。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實現了“智醫助理”輔助診療基層全覆蓋。 下一步,蕪湖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聚焦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配套,為深化醫改做出更多蕪湖貢獻。 大江晚報記者 程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