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社會發展的經驗積淀與寶貴財富,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全社會的共同目標。然而,近年來卻有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這一群體,通過各種手段實施養老詐騙,這不僅違背了尊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更是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
1.png (280.67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8-23 09:12 上傳
為進一步推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提高老年人防詐騙意識,近日,蕪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火龍崗派出所結合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深入轄區養老院,開展防范養老詐騙犯罪法治宣傳活動,切實保護好群眾的“錢袋子”,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遠離騙局。
2.jpg (134.86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8-23 09:12 上傳
活動中,反詐民警以順口溜的形式,讓老年人們了解當下最普遍的養老詐騙手段,通過發放宣傳單、現場解答咨詢等形式,向群眾詳細講解網絡投資類、非法集資貸款類和冒充公檢法類等詐騙手段的特點、方式,以及識別、應對詐騙手段的常識,提醒老年朋友“不輕信、不匯款”,遇到可疑情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以免“錢袋子”落到詐騙分子手中。
3.jpg (136.35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8-23 09:12 上傳
4.jpg (129.08 KB,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8-23 09:12 上傳
同時,民警還向老人們大力推廣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希望他們能牢記反詐知識,并將反詐知識帶給身邊的家人朋友。
5.jpg (122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8-23 09:12 上傳
6.jpg (125.77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8-23 09:12 上傳
此次宣傳活動,共發放宣傳彩頁近百份,現場解答問題30余人次,使老年群體認識到養老詐騙的危害性,從而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老年人應該如何提高識騙防騙意識呢?
下面有幾類常見的詐騙老年人手段
提醒廣大老年人切勿上當受騙
01、保健品騙局
一些企業采取產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驗、贈送禮品、會議營銷、養生講座、專家義診等方式欺騙,誘導老年群體購買價格虛高或假冒偽劣產品,進行非法集資。
02、“以房養老”騙局
以“以房養老”名義誘騙老年人抵押房產,詐騙資金,借國家政策旗號行非法集資之實。誘騙老年人將抵押房產的資金拿去購買其推銷的理財產品,最終導致老年人沒了房子,還背負貸款。
03、冒充親朋好友騙局
有些騙子利用老年人對智能手機功能的不了解,用AI虛擬合成功能,偽裝成老年人的子女、醫護人員或者“熱心人”與老年人聯系,告知老年人其子女急需用錢,要求老人轉賬到特定賬戶,以此騙取老人的錢財。這種騙局利用老人對智能手機的不熟悉和對子女的關心,致使老人上當受騙。
04、“投資返利”騙局
近些年,有部分公司在注冊時將公司名稱注冊為“***養老銀行有限公司”,并在線下租用場地,打出“養老銀行”的名號吸引老年人前來存款。以投資返利或消費返利的方式誘導老年人投資消費,現場發放糧油米面,更有甚者還會承諾免費旅游等額外福利。這種騙局完美利用了老年人的“占小便宜”心理,從本質上看,還是騙子利用言語獲得老年人信任后的“空手套白狼”。
05、冒充公檢法人員騙局
騙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或者法院的工作人員,偽造“紅頭文件”,利用老年人的法律意識淡薄和擔心“官司纏身”的恐慌心理,讓老年人配合其所謂的“工作”,繳納一部分保證金或將自己的錢轉移到指定的“安全賬戶”。
06、“中獎”騙局
騙子總是以各種“年會”“公司周年慶”“幸運會員”等方式,讓老年人相信自己是“幸運者”,或者以免費送老年人禮物,讓老年人交個人所得稅等理由,誘騙老年人轉賬到指定賬戶。
07、謊稱代辦社保騙局
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謊稱可以幫助未參保人員代辦“養老保險”或者代辦“提前退休”,收取老年人“材料費”“保險金”等。
兒女陪伴多一點
養老詐騙遠一點
除了幫助長輩們樹立防范意識
很多時候
我們的陪伴
也是幫助長輩們遠離侵害的良方
來源:平安弋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