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黨 共赴三下鄉
追思沈浩精神,學習包干故事。6月27日,皖南醫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5名成員前往安徽小崗村,參觀沈浩紀念館和大包干紀念館。了解百年來中國發展的艱辛和不易,學習感悟先進帶頭人和先進思想在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學習沈浩精神,建設美麗家園。在沈浩紀念館里實踐隊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老一輩人奮斗的艱辛,仿真的雕塑重現在實踐隊員眼中重塑了一個的時代的苦痛,18個鮮紅的手印昭示著百姓為幸福生活而奮斗的堅定信念。
圖片1.png (765.75 KB, 下載次數: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4 11:40 上傳
(紀念館里的18個鮮紅手印)
撥開歲月的面紗,實踐隊員們來到沈浩同志的故居,一張床,一個洗手臺,一張桌子,簡簡單單的陳設卻陪伴沈浩同志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圖片2.png (729.99 KB,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4 11:40 上傳
(沈浩同志故居)
改革創新促進發展,農村包干尋求致富。以小崗村“大包干”為代表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生產管理體系,賦予農名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是黨的正確路線與人民群眾偉大創造相結合的重要實踐成果。
圖片3.png (698.72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4 11:40 上傳
(5位實踐隊員合影留念)
“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在保證了農名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奉獻國家、集體,讓農名有參與感,使命感,有奮斗的動力。大包干的奉獻是農名自愿的,是積極的,是推動我國改革向更深入,更廣闊的領域前進的動力和基礎。農村改革的成功為城市改革提供了借鑒,農業、工業,農村、城市,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大包干的成功領航著新的思想,新的方式,造就了一個偉大名族的騰飛,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崛起。作為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的小崗村,在中央和省、市、縣黨委政府的關懷和重視下,將進一步弘揚小崗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奉獻”“領航”“展望”是大包干精神的層層遞進,這種精神將成為當代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
圖片4.png (1.26 MB,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4 11:40 上傳
實踐隊員學習包干精神(一)
圖片5.png (1.03 M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4 11:40 上傳
實踐隊員學習包干精神(二)
圖片6.png (765.62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4 11:40 上傳
實踐隊員學習包干精神(三)
黨史百年風華,青春接續奮斗。從沈浩精神到大包干精神,都是我們黨在前進路上奮斗的足跡。在本次學習參觀中實踐隊員們認真記錄,積極學習,感悟先輩奮斗的艱辛的同時,也立下了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始終弘揚“沈浩精神”和“大包干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奮斗終身的凌云壯志!
李若彤/文 張會子、潘禮心、盧蕊、汪雨婷/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