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現在乘坐蕪湖單軌越來越方便
換乘網絡初步形成,換乘節點建設加速推進、慢行系統持續提升……大江資訊記者近日從蕪湖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為發揮軌道交通的“主骨架”功能,市交通運輸部門優化站點接駁設施、優化公交線網和優化站點周邊慢行系統,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傳統公交為支撐,慢行系統為補充的“三網融合”通勤體系。截至10月12日,軌道交通客流累計2293萬人次,2022年度日均客流7萬人次,日峰值客流19.36萬人次。
微信圖片_20221017111459.jpg (184.22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17 11:16 上傳
▲單軌1號線
“‘三網融合’通勤體系的構建,豐富了城市公共交通‘主干道’上的‘毛細血管’,暢通市民單軌出行‘最后一公里’”。市交通運輸局軌道交通管理科副科長錢宇辰告訴大江資訊記者,目前,全市的公共交通換乘網絡已初步形成。
圍繞公交軌道接駁,優化調整了39條競爭性、混合型公交線路,減少軌道、公交線網客流無序競爭。
開通了32條微循環接駁線路,雖然每條線路長度不長,但滿足了軌道站點5公里范圍的群眾無縫就近換乘。
今年還建成了北京路、利民路、中江大道、花津南路、文化路等5條公交專用道,使得市區公交專用道總長達到63.3公里,公交運行效率大幅提升。
微信圖片_20221017111636.png (1.48 M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17 11:17 上傳
在構建換乘網絡的同時,換乘節點也在加快建設。全市改造完成了106個軌道交通沿線公交經停站,站點出入口150米范圍內公交經停站設置率從68%提升至100%,公交線路與軌道接駁率從66%提升至74%;軌道站點周邊的152座公交候車亭也已完成更新,公交換乘、候車環境進一步優化,市民換乘體驗也得到提升。此外,4個公交首末站建設也在推進中,其中,利民路站已投入使用,華山路站、萬春湖路站也將在今年內建成。
除了公交,不少市民會選擇步行或騎車到軌道站點換乘。據介紹,為了方便市民換乘,城市慢行系統也在持續提升。
軌道站點延伸1.5公里范圍內的12條慢行示范道路已經完成建設,隨著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的新建、標線施劃,軌道周邊的慢行出行愈發“人性化”;
軌道站點周邊88個非機動車停車區建設已經完成,豐富了軌道交通微型“P+R”場景,提升軌道、慢行換乘便捷度,方便市民通過非機動車接駁換乘軌道交通。
文津東路站、博覽中心站、文化路站的風雨連廊近期建成。
微信圖片_20221017111800.jpg (240.02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17 11:19 上傳
▲軌道站點周邊設置了非機動車停車區
“根據‘三網融合’規劃,下一步蕪湖將推動公交接駁體驗持續升級,不斷完善換乘接駁設施、豐富慢行接駁場景?!卞X宇辰介紹說,今后將謀劃開通軌道交通1號線保順路站到馬鞍山當涂的毗鄰公交班線,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客流,推進蕪馬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同時,繼續推進公交線路調整和微循環公交線路開通,并對常規公交線路夜間服務時間進行優化。通過公交首末站的建設,統籌軌道交通、公交之間的換乘。春節前還將再建成18條慢行示范道路,進一步提升軌道站點與商業、政務、社區、公園的接駁能力。此外,市交通運輸部門還將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客流等數據進行科學監測,建立客流長期監測評估體系,支持城市未來軌道規劃及客流提升。
來源:大江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