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蕪湖市中考成績已經揭曉。昨日,分赴市區四所中學,采訪了四位優秀考生。聽聽他們有哪些學習經驗可以分享,看看他們放下書本的青春模樣。
1 一貫優秀的“多面手” 蕪湖萃文中學 楊紫玥
微信圖片_20200728172219.jpg (84.15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28 17:22 上傳
語文136分;數學150分;英語119分;物理70分;化學40分;道法80分;歷史69分;體育60分;實驗20分。總分:744分
楊紫玥同學小學畢業于安師大附小,母親是安師大教師,父親是企業管理人員。她進入萃文中學上初中后,成績一貫優秀,每逢重要考試都在全年級名列前茅,已考取安師大附中理科實驗班。
在班主任韓濤老師眼里,楊紫玥同學中考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他并不意外,她平時一貫好學,有著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時精力集中,做事時嚴謹細致,小小年紀卻自律性很強。
楊紫玥同學課余時間熱愛讀書,喜歡音樂,也愛運動,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是一個“多面手”。初中三年除文化課學習外,讀了不少中外文學經典名著;古箏彈得挺好,考級成績優秀;她還是學校運動場上的活躍分子,參加校運動會總能獲得好名次。由于各方面表現優秀,她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區美德少年。
2 會吹長笛的編程高手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司嘉銳
微信圖片_20200728172222.jpg (91.09 KB, 下載次數: 1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28 17:22 上傳
語文138分;數學150分;英語119分;物理69分;化學39分;道法79分;歷史69分;體育60分;實驗20分。總分:743分
在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初三“思創班”,記者見到了司嘉銳。對這次的成績,他還是有些驚喜的,“考時沒有想太多,理科類丟了分,但文科類發揮好”。在嘉銳看來,學習的功夫主要在平時,“遇到不會的題一定仔細看解析,找到并理清思路,后面舉一反三”。
在班主任和母親的眼中,司嘉銳非常自律,也很刻苦。上半年他自己在家上網課,一點不偷懶,日常會學習到晚間11點。“以學校作業為主,但也會多刷題。我一般會多買一本練習冊,空閑時間做一做。選練習冊,要看難度是否適合自己,以及題型是不是新穎。做題時不在于速度快,在于把每題都真正弄懂。”
司嘉銳不僅會學更會“玩”,從小學開始,他就興趣廣泛。
小學五年級開始,有主見的司嘉銳選擇了機器人編程,并很快在一年后就獲得了省級獎項。初中,他加入了學校的機器人社團,先后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大賽中獲獎。“我覺得讓機器人做任務很有意思。我會進行一些小小的改裝,比如把底座下的小輪子改成萬向輪,把顯示屏裝高一點,方便更換內部電池。”
司嘉銳還是安師大附外管弦樂團的成員,在長笛第二聲部。“長笛學了四五年,我一直很喜歡,覺得音樂能讓人放松。”去年的6月9日,他還和隊友們在鳩茲廣場進行了演出。
3 她的英語作文“比范文都好” 蕪湖市第二十九中學 許天桐
微信圖片_20200728172225.jpg (46.39 KB, 下載次數: 1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28 17:22 上傳
語文139分;數學150分;英語119分;物理70分;歷史70分;化學39分;道法71分;體育60分;實驗20分;政策加分5分。總分:743分
對于在中考中取得佳績,許天桐顯得很淡定,問及有什么學習方法,她大方地娓娓道來:“課堂45分鐘非常重要,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課前最好預習,課上認真做筆記,學習是一件需要計劃的事情。”
許天桐的筆記與別人不同,總是圖文并茂,例如生物課老師講解心臟內容,她會在本子上畫出一個心臟,標出對應的知識點,看起來一目了然,也方便對知識點進行引申和展開。
說到如何學習英語?許天桐認為關鍵在多聽多看。自己平時會看英語雜志、英語原版小說,碰到好的句子,就記錄下來。“碎片”時間也充分利用,比如吃早餐時聽一聽電臺的英文節目。因為很有心,善于捕捉和分析信息,她的英語寫作非常好,老師評價“作文比范文都好”。
課余時間,許天桐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我愛運動,喜歡打羽毛球,愛看課外書,愛畫畫,愛寫詩、隨筆,學過電子琴、聲樂。”許天桐說,這些愛好看似與學習無關,其實對自己幫助很大。
4 數學錯題集助他“逆襲” 蕪湖薈萃中學 郭傳銳
微信圖片_20200728172227.jpg (70.02 KB, 下載次數: 1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28 17:22 上傳
語文139分;數學150分;英語119分;物理70分;化學40分;道法78分;歷史67分;體育59分;實驗20分。總分:742分
“郭傳銳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平時愛好廣泛,朗誦、主持、游泳、長跑等幾乎都有涉獵。”郭傳銳的媽媽感慨頗深,“孩子的學習很有計劃,他對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
郭傳銳的媽媽告訴記者,他們是宣城人,她和老公都在宣城工作。他們家庭重視教育,郭傳銳的爸爸是當年涇縣的中考第一名。當時他們認為蕪湖教育資源優質,于是,他們家人商量將孩子送到蕪湖來學習生活。因此,在郭傳銳3歲時,他們在蕪湖選擇了一所幼兒園,由爺爺奶奶陪讀,爸爸媽媽則繼續留在宣城上班。一直到郭傳銳讀初三時,她才辭去了工作,來到蕪湖成為一名“陪讀媽媽”。“孩子從小我們就告訴他,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因此,孩子從小到大崇拜的都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而不是明星。”
在學習上,郭傳銳認為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最重要。“以前我的數學相對薄弱。上初三后我刷了很多有質量的題,還把數學試卷都整理出來,編成錯題集。”郭傳銳說,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能保證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
“每天學習得疲倦的時候,就聽聽音樂,聽的都是英文歌曲。假期喜歡看電影,基本上也是歐美大片。”郭傳銳說,“遇到不懂的單詞,我可以在字典上查詢,由此也積累了豐富的詞匯量。”
來源:大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