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蕪湖日報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升環境質量,努力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園區,成為了經開區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成為園區工作的重要抓手。 “走綠色發展之路,這句話對經開區的發展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經驗總結。”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比如企業污水排放,過去雨污混接、污水直排非常普遍,很多明渠根本無人維護,導致園區內出現多處黑臭水體,不僅園區企業遭殃,還影響周邊小區居民生活,群眾意見很大。生態環境搞不好,削弱投資吸引力,影響人才引進和企業生產,最終受損的還是經開區自身。” 為提高水質環境,黑臭水體治理辦公室在2016年應運而生,開始對園區污水排放進行全面梳理和排查。隨著整治行動不斷深入,工作精細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經開區積極引入“外腦”:與三峽集團展開全面合作,利用聲吶、管道機器人等新技術對污水管道進行精細檢測和維護;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了解入河排污口情況,對污水來源追根溯源。依靠技術創新,經開區對區內重點排污企業和排污關鍵點建立了全方位視頻和數據監控體系,并完成對排污主管網的安全檢測。目前,經開區25條明渠已經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整治達標改造,水清、岸綠重回大家視野。另外,總投資8000萬元的天門山污水處理廠一期提標改造工程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即將試運行。一期已建總規模6萬噸/日,出水水質由原來的一級B提高至一級A標準。 在水質管理上,“治”成為重點,而大氣污染防治上,“控”則成為重要抓手。經開區專門成立了“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五個專班工作組,聯合街道和社區等部門,展開聯合執法行動。僅在2019年,就出動檢查近千余人次。為了增加檢查精準度,經開區引入環境網格監管的理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通過網格管理和長效化機制,不僅使“五控”工作更加高效,而且讓更多的“散亂污”企業無所遁形。從2018年開始,經開區摸排出“散亂污”企業400余家,并在2019年底全部完成整治。 在固廢治理中,經開區對重點企業進行源頭管控。在與多家重點企業簽訂土壤防治責任書,壓實固廢處理責任的同時,開展專項行動,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目前累計出動800多人次,進行徹底排查。此外,經開區還與企業聯動,通過技術改造升級,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提升利用率。 為了全面提升園區企業的環保治理水平,經開區在2019年啟動了“環保管家”行動。投入數十萬元購買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服務,為企業排查生產中的環境風險,為園區進行污染成因分析,并提供相應的污染深度治理方案。同時為園區企業建立了數據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在線監控設施安裝、運行、聯網“三個全覆蓋”,進一步加強了園區生態環保和節能減排的精細化管理。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