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消費理念:這屆年輕人花錢的樣子像極了財務自由
01
昨天在商場看見幾個女學生,年齡不大,她們在鏡子前面補妝,嘴里貌似還說著什么,我對她們充滿好奇,于是便跟了過去。
一眼望去這件衣服好,買;那雙鞋穿上很舒服,買;帽子跟我的新發型很配,買;不管多貴,只要自己喜歡,通通拿下。
面對同一件商品,我還在猶豫的時候,她們已經爽快付錢拿東西走人了,花錢的樣子,簡直像極了財務自由。
買完后她們去吃飯,一個姑娘說,商場六樓有家特別好吃的麻辣拌,9塊錢吃到飽,其他幾個女生聽了后異口同聲說道:太貴了,學校食堂比它便宜兩三塊呢,去食堂吃吧。
想起了一個網上的段子:口紅500,買!運動鞋2000,買!限量版包包18000,買!騰訊會員15元,在嗎,可以借我一個會員嗎?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種奇特的消費觀體現在每個年輕人身上,大到家里有礦的富二代,小到家境平平、長相平平、工作平平的你與我。
看過一期《圓桌派》,節目中蔣方舟、武志紅、梁文道等三位老師對當代消費觀念進行了分析和歸納,他們談論的話題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每個人或許都在他們聊天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節目中,竇文濤老師一語說中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況:隱形貧困人口。
據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開始儲蓄的人中,每月儲蓄僅1389元。
銀行調查也顯示,現在的90后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負債在亞洲同齡人中排名第一。
這么來看,90后是真的很窮。
02
我一個同學,工資5000,卻把生活過得像月薪幾萬的感覺,平時沒事總去星巴克,她說這種儀式感總要有的。
在租來的房子里,擺滿了各種小飾品,一打開冰箱,塞滿了國外進口的零食,臥室里的梳妝臺上,瓶瓶罐罐都是高端的化妝品。
我驚到了,一個普通公司的小職員,平時滿足一下簡單的生活都很吃力,哪來這么多錢買買買?
后來了解到,她爸媽每月補貼3000元,而且信用卡還有好幾張,每次沒錢還的時候,拆了東墻補西墻。
我問她,你這樣活得開心嗎?
她說,不開心。但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過得不好。
“工作三年了,銀行卡里沒有一分錢以外,外面的欠款還有3萬多沒還清,看著公司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存錢買上了房子,我自愧不如。”
這么多年,她花費所有的精力和金錢,試圖填滿內心的虛榮和攀比,可到頭來發現,自己輸得一無所有。
我想起董明珠在采訪時說:我自己是沒有化妝品的,滿腦子都在想著工作賺錢,她認為女人經濟獨立的能力是她最大的底氣。
現在很多人都在鼓吹,女人一定要好看,往死里好看,于是多數人在追求這份好看的路上,掏空了自己的錢包,花光了父母的錢財。
這個時代花錢很容易,一打開手機全網的人都在教你如何花錢,卻從沒告訴你流出去的錢,要拿什么填補?
超前消費,看似得到了一時的滿足和快樂,可背后卻承載著巨大的還款負擔和壓力。
外表精致,不如內心真實、充實和踏實,這種消費觀念,正慢慢吞噬著這一代的年輕人,別讓你的”假精致“毀了你的人生。
03
有人曾私信說,感覺自己活得好累,在學校里,她們會攀比誰誰誰買了漂亮衣服,誰又買了最新款的口紅。慢慢出于面子,自己省吃儉用,也開始去買一些不在經濟范圍內的東西,自己很不開心,心里也不舒服,但卻不知道該怎么辦?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為了買一件昂貴的東西,近乎半個月沒吃過一頓好飯,死要面子活受罪。
該怎么說呢,消費能力還是要跟自己的家庭情況和收入水平持正比,你是什么樣的人,對方從生活的小事上已經明確知道你的性格和愛好;
倘若出于面子強迫自己追求超出自己能力的東西,這樣的行為就算擁有,也只會讓別人愈發看不起你。
年輕人沒錢并不可恥,可怕的是你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做盡了太多沒有意義的事情。
別人不會因為你用多貴的手機、買多少支口紅而突然改變對你的看法,最讓人值得尊重的,應是不管身邊人如何泛濫,你都應堅守著自己的消費理念,在有限的范圍內合理適當取舍。
那究竟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呢?
第一:會花錢,也要會儲蓄
白巖松老師就消費觀說過這樣一段話:看著買得很貴,但是你天天用,它才是最便宜的;什么東西最貴呢?咋一看買的不貴,但是沒什么用,或者是質量不高,我覺得它反而貴。
我很贊同這樣的觀點,在自己的范圍內,要會花錢。
很多人買打折產品,一買買一大堆,可真正用到的幾乎沒有,等到放舊、放過期直接扔掉了,買的時候看著便宜,實則使用價值真的很貴。
報班學習或者買一套適合自己的書籍,價格稍貴,但對你卻很有用,比你買的任何東西價值都高。
當然懂得正確消費的同時,也要知道存錢的意義。工作也好,學生也罷,什么階段的人都應有自己的小金庫,日積月累,才會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二:學會記賬
我從大一時就有了記賬習慣,記錄每天花了多少錢,指導我去正確消費。
從每日賬單中,可以知道自己的錢究竟花到了哪里,而不是一到月底,就開始懵圈:錢去哪里了,怎么還沒花就沒了?
記賬時間長了,慢慢地,就會養成適合自己的一套消費理念,懂得如何支配和經營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要工作賺錢,但擁有一個好的消費觀比賺錢更要重要。
第三: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不要為了虛榮整日把錢花在與別人盲目攀比的心理上。
聰明的人,往往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們合理消費,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投資自己,讀書、健身、不斷學習,這才是高回報、高收益的事情。
誰都想變得更好一點,這種“好”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應是全心全意讓自己過得真實舒服,取悅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我們沒必要活成她們口中的誰誰誰,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足夠了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