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我分手1年多,前男友先我一步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雖然我內心還是忘不了他,但也深知眷戀毫無意義。之前家里給安排了幾場相親也都因為沒有眼緣無疾而終。
我知道對于28歲的我來說,在長輩眼里都是大齡剩女了。前幾天,經朋友介紹我認識了相親對象,完全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條件尚可,人也穩重踏實。
有朋友勸我,沖著結婚去的有幾個是互相喜歡的,兩人感情也需要磨合和培養。我不知道自己該作何選擇,我一方面很不甘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生子,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害怕自己一再錯過,上對不住父母,同時還遭人詬病說嫁不出去。
在這篇帖子評論區有很多網友給出了回答,或是參與了討論。
網友:曉凌
可能所有的愛情到了最后都會轉化為親情和責任,但若是一開始連愛情都沒有,又拿什么去轉化? 這年頭又不是要靠結婚才能有飯票,憑什么無端端地忍受一個人天天在身邊打嗝放屁說夢話,如果不是因為有愛情的話?
網友:懦以
我們的父母一輩,因為歷史原因,大多數都是沒有經歷過什么叫愛情的(當然了,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中國式愛情,也是美好的),所以他們雖然愛你,但是其實并無法給你有價值的建議。
你一路奮斗,想必不是一個對自己將就的人,為什么在人生最最最重要的婚姻大事上,突然就成了個逆來順受的小女人?你有獨立思考過嗎?
網友:劉洋
在考慮結不結婚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勸說,違背你的本心和初心,哪怕這個人是你最親的父母,最鐵的閨蜜。
或者說,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結婚,那就別結。
網友:allen wang
我,男,29歲,自由戀愛結束一周年后,安排了人生第一次相親。
拒絕了所有中間人的安排,我要了女方的號碼直接聯系。過程都是很俗套的,見面的過程,完全就是一個不斷的降低自我標準的過程,直至最后沒有底線。
我希望自己兩個人言談、行為、舉止等等,至少有一個是在同一個頻率上,這樣至少才能產生共鳴,才會有更一步加進了解的念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不讓父母頂著世俗壓力而結婚,那太委屈自己了。
而獲贊次數最多的一個留言是:
你去查查別人離婚的故事,會發現在沒有愛的情況下結婚,多少人根本堅持不下去。結婚不是結束,而是另外一個紛繁繞雜的開端,你們要開始朝夕相處,一起做很多其實遠遠談不上令人享受的事,比如買房子裝修房子,比如融入對方的家庭孝敬對方的父母,生孩子給老人送終,等等這些,如果沒有你對這個男人很多的愛,根本堅持不下去。
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并不排斥相親,但不愿接受的是在感情、婚姻中將就著和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過一生。
但是也有網友提出了另一面的想法:
網友:杜嘟嘟
我相了多次親,就是在正經的老實人里找個條件最好的,然后我自己也會很有契約精神,不辜負他的老實,和他組隊。
我知道他可能離我心中的老公有距離,可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條件。是一個滿足基本配置的老公。
能用,沒大毛病,我不討厭,會用心經營,也許哪天就日久生情了。
這才是相親不要太挑的意義。
可以遇不到愛情,但是,起碼要遇到一個正經人。
大家的分歧只在于不來電,而不是三觀分歧太大,見了對方就想打。
網友:匿名
我覺得一心苦等心中的真愛或者找一個大家覺得合適的人結婚都不是最好,選一個你覺得合適的人結婚是最好的選擇,前提是你想結婚。
所謂為了母親不得已的選擇在我看來是對未來不甚樂觀前景的推卸責任——是你讓我嫁的,不是我自己選錯了人。
網友:慢叔叔
反對票最高的那個答案。
純雞湯,一點用都沒有。
我并不是反對找真愛,找愛情。
實際生活中,是不允許你一直不斷的找下去的,要找到所謂符合自己二十二歲時候要求的人是不可能的,人家符合你要求的前男友已經結婚了。而且自己連自己要求都不知道是啥,希望真的不大了。
在幾千條評論中,不少網友現身說法,將自己的經歷或者是身邊人的經歷都分享了出來,有的人是婚姻是幸福平淡的,有的人說不上令人羨慕卻也穩定,也有最終以離婚結尾的。
其實看了那么多,小編覺得生活終究是自己的,勇敢的做出選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承擔選擇后的結果,保持一顆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婚姻也是如此,如果一直抱著將就、委屈的心態去經營,就算是愛情也會枯萎吧;反之,用一顆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他人,愿意去了解、傾聽,做不了夫妻多一位朋友也未嘗不可。
你有過和這位發帖網友一樣的困惑嗎? 你怎么看待這樣的選擇呢? 轉自湖北經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