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現在黨的脫貧政策,家住弋江鎮中聯村大塘組的低保貧困戶俞根南,由衷地感嘆:“黨和政府的脫貧政策就是好?。〔粌H通過大力幫扶,使我有了穩定的收入,解決了吃不愁、穿不愁的問題,漸漸的脫了貧,而且還幫我蓋起了新房。生活慢慢好起來,家不窮了,也不再遭人嫌了,從此讓我‘脫了單’”。
命運對于俞根南來說,可謂是多舛的。1989年,18歲的他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卻在江蘇省常州市打工時,不幸被樓上掉下來的水泥預制板打斷了腿,造成一條腿截肢,成了一個依靠拐杖生活的殘疾人。人生的不幸,沒有擊垮他的意志。他說,沒有腿,我還有手。不愿向命運低頭的俞根南,開始向他人學習補鞋、修傘、縫紉等輕體力勞動的手藝。憑借會做裁縫的技藝,他進了城里的服裝廠,以自己的自強不息,使生活能夠勉強維持。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他坐在別人摩托車后面去菜市場買菜時,不幸發生了車禍,導致他的肩膀嚴重受傷。在外無法繼續正常工作生活下去的他,只好于2010年無奈的回到家鄉。沒了固定的收入來源,加上又是殘疾人,自然很少會有哪個女的看中他,40多歲了,還依然打著光棍。
憑借風力好揚帆。對于俞根南來說,真正使他越干越有勁頭、越來越有奔頭,是黨的扶貧政策在他身上落地生根。2014年,通過俞根南申請、村民代表評議、村鎮審核公示等有關程序,他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解決俞根南的基本生活問題,中聯村將他向上申報了低保。根據他是殘疾人這一實際情況,又幫助申報了殘疾人補貼和殘疾人護理補貼;并通過向縣殘聯申請,免費為他安裝了假肢。有了輕微的勞動能力,經申請,俞根南又取得了農村“四員”崗位,2018年獲得1800元的崗位收入。同時,對該戶積極開展金融扶貧,幫助他向南陵縣農村商業銀行弋江支行申請扶貧貸款3萬元,入股南陵縣弋江鎮永恒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實施產業帶貧,使他每年可獲得分紅1800元,增加了家庭收入。為激發他的內生動力,鎮村在幫扶過程中,鼓勵他大力發展養殖業。去年,他養殖當地品種麻鴨200只,獲得銷售收入7000元;今年,他又購買鯽魚、鰱魚等魚苗一萬多元,養魚水面達20多畝,獲得自種自養項目扶貧資金補助4000元,預計年底可獲得收入近3萬元。黨和政府量身定制的精準扶貧措施的落實,也使俞根南找到自信,變得更加自強。他拿出自己的積蓄,以及親戚朋友的借款,總共籌資3萬元,在家門口開起了一爿日雜百貨店,積極以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增加家庭收入。
按照“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要求,鎮村在對俞根南戶進行具體幫扶中,在解決其收入來源和不愁吃、不愁穿的問題后,針對他家破舊的危房實施徹底改造。于2017年爭取危房改造資金2萬元,幫他建起了60平米的新房。如今,他已在新房中建起了獨立的衛生間,家里也安裝了太陽能、空調等生活設施。目前,俞根南戶每年都有幾萬元的固定收入,實現了穩定脫貧。住上了嶄新明亮的房子,也使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轉折。2017年,也就是在新房建起的這一年,俞根南與一位名叫吳萍的女士結為伉儷,有了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從此告別了孑身一人的孤單生活。
魏一先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