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城市公廁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臟亂差”。出門在外,即使遭遇內急,也是能忍就忍,因為公廁的使用體驗實在不如人意。但是,近幾年來,特別是2017年以來,隨著我市“廁所革命”建設管理的深入推進,城市公廁逐漸“升級換代”,人們的如廁體驗也由“受罪”變為“享受”,一座座精致漂亮、功能齊全的公廁成為了蕪湖城市的亮點,細節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高大上”公廁讓如廁成為“享受”
鳩江北路上,翠竹幽幽、綠樹掩映、花草繁盛,如果不是“公共衛生間”5個大字十分醒目,您可能不會想到這里一處優美的建筑會是公廁,是的,鳩江區的這處公廁給所有如廁者的實地感受就是——享受。免費WIFI聯網、一次性雨衣免費領取、免費小藥箱、自動售賣機、開水提供、自動取款機、小型閱覽室、手機充電站各種設施設備齊全,廁內空氣清新、窗明地凈、衛生整潔,女廁位配比多于男廁位,十分科學。如果說這樣的公廁功能服務已經讓人覺得足夠舒心貼心的話,那么走出廁外,還有公園一般的自然環境可供休閑。記者看到,公廁門前就是改造一新的陽青渠,鳥語花香水清岸綠景美,令人心曠神怡。“來這里上公廁就像逛了一次公園,身心愉悅,不但廁所本身很上檔次,廁所外部的綠化環境也令人稱贊。”采訪中,附近的一位小區居民對記者這樣說。
蕪湖步行街人流量巨大,去年10月底,改造一新的一類裝備式公廁和市民見面,這里不但擁有同樣高大上的中央空調、免費WIFI等“一類三代”的標配外,更特別的地方在于“智慧公廁”的打造。大屏幕實時顯示蹲位使用情況、空氣環境傳感器除味、自動感應沖水,建設標準達省內一流水平。“步行街是蕪湖的老牌商圈,以前這里的公廁環境感覺檔次和品位與步行街不太匹配,改造以后‘高大上’多了,功能也更全面,現在來逛步行街,上廁所的體驗更好。”采訪中,一位外地來蕪的游客說出自己的實際感受。而像觀嵐公廁和步行街公廁這樣檔次的公廁在蕪湖已經不是“鳳毛麟角”,2017年以來,我市公廁檔次、水平已經得到普遍提高。
主城區打造“10分鐘如廁圈”
近年來,隨著我市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持續增長,我市的公共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已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2017年,我市啟動廁所建設管理工作,根據“優化布局、提升標準、改進服務”的要求,著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開放一批,做到“新城新區不許欠賬,老城老區盡快補上”,城市公共廁所達到3-5座/平方公里,主城區形成“10分鐘如廁圈”。據蕪湖市城管局環衛科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市開放社會廁所105座,新建公廁117座,改造公廁已完成107座,其中第三代公廁26座、一類公廁57座、二類公廁34座,一批功能完善、整潔環保、舒適溫馨的公廁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根據計劃,今年,我市城管環衛部門將繼續通過“新建一批、改建一批、開放一批”,多渠道增建公廁,改造不達標公廁,開放社會廁所,逐步建立完善固定公廁為主,活動式公廁為輔,沿街公共建筑內廁所對外開放的網絡格局,切實提高公廁的檔次和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2019年全市計劃增建公廁91座,改造公廁49座,開放社會廁所100座。
具體說來,根據要求,新建公廁將更注重美化公廁內外環境,盡量與周圍環境和諧,道路沿線公廁有條件的應實施立體綠化提升。各區、開發區用四年的時間,對轄區范圍內的所有環衛廁所進行提標提檔升級,以完善配套功能優先,力爭達到二類以上標準。
公共場所和社會服務單位廁所免費對外開放是方便市民如廁的重要舉措,通過動員公共場所和社會服務單位積極參與,倡導社會廁所開放共享,從而有效解決廁所建設選址難、資金投入大、管養成本高等現實問題。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切實可行的經費補償機制,對沿街商業店鋪開放廁所管理達標的給予補助或獎勵。“建”重要,后期“管養”同樣重要。根據市城管局要求,各區、開發區將強化公廁建設改造后的運行管理,通過招標等方式選擇專業服務公司提供服務,加強公廁的衛生保潔和日常維護。
怎樣讓市民第一時間找到附近的公廁?針對于此,為了進一步服務升級,蕪湖城管部門要求各區、開發區按照公廁和社會廁所導向系統(指示牌)設置標準,及時補充安裝導向牌、指示牌和管理牌,并將新增公廁和開放社會廁所納入市城管局開發的手機導航系統,方便市民尋廁。
廁所革命關系到生活環境的改善,關系到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市城管局表示:將通過完善公廁布局,提升公廁標準,豐富公廁功能,真正形成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環境協調、管理規范的城市公廁服務體系,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讓改革紅利惠及民生福祉。
信息來源: 大江晚報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