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從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獲悉,在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zhí)法行動(dòng)中,發(fā)現(xiàn)35家餐飲服務(wù)單位經(jīng)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
12e205239502bdb1feaea36690864b5c.jpg (25.34 KB, 下載次數(shù): 2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12-15 10:00 上傳
罌粟在古埃及被稱為“神花”,在古希臘的傳說中,司谷女神手里就拿著一枝罌粟花。在歐洲,紅罌粟被看成“緬懷之花”。罌粟原產(chǎn)西亞地區(qū),傳入中國已經(jīng)1000多年了。據(jù)說起初名字叫斷腸草,它的花叫芙蓉花。
e40c033e2658fdbd37c6c689c4ed023a.jpg (36.83 KB, 下載次數(shù): 1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12-15 10:00 上傳
罌粟花很美,偶爾也會(huì)有人誤把它當(dāng)虞美人種在地里。然而,凡是美麗的東西都不好惹,這是千百年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在火鍋、麻辣燙、牛肉粉等的湯料和輔料中添加罌粟殼及其水浸物,使食物味道鮮美,也容易讓人上癮。那么,怎樣分辨食物中有沒有添加罌粟呢?
e3de0d692ac3ba8105b07033a17a1561.jpg (28.75 KB, 下載次數(shù): 2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12-15 10:00 上傳
首先從外觀識(shí)別:罌粟殼的外觀為棗核形,如鴿子蛋大小,一頭尖,另一頭呈6-14瓣冠狀物。其殼體上往往有人為切割的多道刀痕。然而,商家為了躲避檢查,通常會(huì)把罌粟殼磨成粉末,很難用肉眼觀測(cè)出來。
其次從效果識(shí)別:初次食用含有罌粟殼的火鍋和鹵制品后,一般會(huì)有心跳加快、臉微紅、口感舒服,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覺。食用者本身感受排除因個(gè)體差異而造成的不同外,與火鍋中非法加入的罌粟殼含量有關(guān)聯(lián)性。
服用后如何處置: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來緩解。因?yàn)樗軌蚣涌齑x,將有毒物質(zhì)排泄出去,而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也可以阻礙有毒物質(zhì)的吸收。但專家表示:偶爾吃幾次添加了罌粟粉的食品對(duì)人體是不會(huì)造成太大傷害的。因此,不用過于緊張。
罌粟從西亞地區(qū)傳入中國以后,一直到唐朝,人們種它都只是為了觀賞和藥用。那么,罌粟都有哪些藥用價(jià)值?
dced178f2c2097e5fee5b1893e196114.jpg (36.56 KB, 下載次數(shù): 2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12-15 10:00 上傳
【性味】酸、澀,平。有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腎經(jīng)。
【功效】澀腸止瀉,斂肺止咳,止痛。
【主治】用于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
【臨床應(yīng)用】
1、久瀉,久痢。本品味酸澀,性平和,能固腸道,澀滑脫,《本草綱目》曰其“為澀腸止瀉之圣藥”, 適用于久瀉、久痢而無邪滯者。
治脾虛久瀉不止者,常與訶子、陳皮、砂仁等同用,如罌粟散(《普濟(jì)方》);治脾虛中寒久痢不止者,常與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養(yǎng)臟湯(《和劑局方》)。
若配蒼術(shù)、人參、烏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腎兩虛,久瀉不止,如固腸丸《證治準(zhǔn)繩》。《本草求真》:“功專斂肺澀腸固腎,凡久瀉、久痢脫肛、久嗽氣乏,并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
2、肺虛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經(jīng),具有較強(qiáng)的斂肺氣止咳逆作用,適用于肺虛久咳不止之證。可單用蜜炙研末沖服,或配伍伍烏梅肉,如小百勞散(《宣明論》)。
3、 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諸痛較劇者。單用有效或配入復(fù)方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 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過量或持續(xù)服用易成癮。咳嗽或?yàn)a痢初起邪實(shí)者忌用。
【經(jīng)驗(yàn)方】
08884547917af5de2c577f17a979dc3e.jpg (27.42 KB, 下載次數(shù): 2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12-15 10:00 上傳
1、治療久嗽不止:粟殼去筋,蜜炙為末,每服五分,蜜湯下。(《世醫(yī)得效方》)
2、治療水泄不止:罌粟殼一枚(去蒂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水一杯煎七分,溫服。(《經(jīng)驗(yàn)方》)
3、治療久痢不止:罌粟殼醋炙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本草綱目》)
同一種東西,不同的用法會(huì)有不同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物盡其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