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利濟巷,吉和南路-濱江北路,鏡湖區,水泥,175,3.6。1938年因私人開設利濟公司,故名。
292、臨江巷,傅家院-宿松巷,鏡湖區,水泥,56,1.5。解放前江西人建臨江會館,故名。
293、宿松巷,吉和南路-宿松路, 鏡湖區,水泥,38,2。因宿松會館,故名。
294、朱家巷,青山街-吉和南路,鏡湖區,水泥,221,3。百年前因朱姓故名。
295、萬字里,吉和南路-臨青里,鏡湖區,水泥,76,1.8。建國前因萬字會館在此,故名。
296、臨青里,利濟巷-二溝路,鏡湖區,水泥,170,2。原名小菜市,后改此名。
297、太和里,余慶里-半畝園,鏡湖區,水泥,200,2。1945年李友文開“太和店”,故名。
298、祥風里,吉和南路-石頭路,鏡湖區,水泥,62,2.2。1918年縣志記載“祥鳳里”,自1950年稱“祥風里”。
299、余慶里,太和里-吉和南路,鏡湖區,水泥,67,2。因余姓得名。
300、寧奉里,吉和南路-北京路后,鏡湖區,水泥,50,2。抗戰前,寧波籍鐘永康居此,故名。
301、半畝園,青山街-吉和南路,鏡湖區,水泥,30,4.2。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魏姓住宅邊約有半畝花園,故名。
302、八角亭,青山街-長安里,鏡湖區,水泥,220,1.5。1910年左右,因鶴兒山上有座八角亭,故名。
303、馬家巷,吉和南路-雄觀江聲巷,鏡湖區,水泥,192,2。清末,因軍閥馬林吉公館位于此,故名。
304、夢范里,吉和南路-迎江街,鏡湖區,水泥,125,2。1976年更為此名。
305、工字巷,吉和南路-石頭路,鏡湖區,水泥,110,2。此巷形似工字故名。
306、北京西路后,新市口-北京西路,鏡湖區,水泥,130,3。因位于北京西路之后得名。
307、平章里,中山北路-三昧庵,鏡湖區,水泥,287,2。因清朝李鴻章的房產在此取其“章”字故名。
308、華圣里,中山路-中和坊,鏡湖區,水泥,136,3。清末民初,因江西會館于此種花,習稱華圣里。
309、星五里,北京路-新市口,鏡湖區,水泥,195,2。因善星五住處,故名。
310、同安里,十九道門-鐵佛寺,鏡湖區,水泥,129,2.5。民國十一年,桐城籍五高、精貴于此建房,故名。
311、殷家山,中山北路-鏡湖區,水泥,100,3.5。1972年因蕪紡躍進宿舍得名。
312、勞動巷,中山北路-殷家山,鏡湖區,水泥,158,3。因位于殷家山、原勞動路兩地間得名。1970年得名。
313、紅墻院橫弄,紅墻院三弄43-45號-市委黨校,鏡湖區,水泥,50,2。因與紅墻院一、二、三弄相交得名。原名為紅墻院,因天門教堂紅磚墻故名。1990年1月更名(1990年1月4日市政府市府字〔90〕003號《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第七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
314、紅墻院一弄,交通路38號-牛奶坊,鏡湖區,水泥,100,3。原紅墻院分弄依序得名。原名紅墻院,1990年1月更名(市政府市府字〔90〕003號文件)。
315、紅墻院二弄,交通路32號-來復會,鏡湖區,水泥,300,3。因位于紅墻院一弄、三弄之間,故名。1990年1月4日市政府市府字〔90〕003號《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第七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
316、紅墻院三弄,法華庵-紅墻院三弄,鏡湖區,水泥,100,2。原名紅墻院,1990年1月更為此名,為原紅墻院三弄依序得名(市府字〔90〕003號文件《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第七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
317、殷山村,黃山路-中山北路,鏡湖區,水泥,200,3。原名殷山村,1980年并入殷家山,1990年1月恢復此名(市府字〔90〕003號文件)。
318、中和坊,華圣里-北京路,鏡湖區,水泥,133,6。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時,章峰嶂在此建“中和堂”故名。
319、牛奶坊,曾家塘-來復會,鏡湖區,水泥,257,4。因天主教堂設牛奶場故名。
320、十三道門,中山北路-三昧庵,鏡湖區,水泥,60,3。因清朝李鴻章的房產有十三道門,故名。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