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塘沿西巷,礱坊路-官塘,鏡湖區,水泥,148,1.5。位于大塘西,故名。1910年建巷。
232、教場西巷,康復路-第十四中學,鏡湖區,水泥,300,4。位于教場東村之西,故名。《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第四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市府字〔87〕154號)。
233、鍋坊河沿,青弋江-礱坊路,鏡湖區,水泥,150,2。此巷開設過鍋坊,故名。1951年命名至今。
234、勞動巷,梅家坦-環城東路,鏡湖區,水泥,200,1.5。因鄉下趕集,來往在此休息,故名。1949年建巷。
235、倉津巷,湯家北巷-蕪銅鐵路,鏡湖區,水泥,330,2。1990年以倉津小學得名。《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第七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市府字〔90〕003號)
236、倉巷口,沿河路- 笆斗街,鏡湖區,水泥,230,4。1932年此巷為糧食集散地名,故名。
237、啟春關,蕪銅鐵路-龍王廟,鏡湖區,水泥,150,2。清末,一縣令每年經此地去郊外春游,故名。
238、啟春巷,蕪銅鐵路-杏花村,鏡湖區,水泥,40,1。系啟春關派生地名。
239、笪家巷,東外街-康復路,鏡湖區,水泥,286,2。1880年笪姓在此建祠堂,故名。
240、高長街南二巷,高長街-高長街,鏡湖區,水泥,160,1.5。1880年建巷,1955年更名。
241、官沿巷,礱坊路-青弋江,鏡湖區,水泥,160,2。1910年建巷,解放后更名。
242、官塘巷,官塘-倉津巷,鏡湖區,水泥,170,3。因官塘得名。1990年命名(市政府《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第七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市府字〔90〕003號)
243、鐵路埂,青弋江-礱坊路,鏡湖區,水泥,80,1.5。位于鐵路得名。1930年建巷。
244、鐵路東埂,鰲魚埂街-復本巷,鏡湖區,水泥,40,1。因位于原復本塘(已填平)東面、鐵路附近,故名。解放后建巷。
245、張公橋,礱坊路-倉巷口,鏡湖區,水泥,130,2.2。清代張姓官員為方便百姓所建的石橋,故名。
246、復本巷,蕪銅鐵路-龍王廟,鏡湖區,水泥,120,2。因境內復本塘得名。1892年建巷。
247、湯家園,東外街-笪家巷、環城東路,鏡湖區,水泥,110,2。1880年唐姓在此聚集,故名。現為“湯”、“唐”諧音致此。
248、鰲魚埂,蕪銅鐵路-鰲魚埂街,鏡湖區,水泥,70,4。因荷花塘埂形似鰲魚,故名。1675年建巷。
249、梅家坦,鰲魚埂街14號-勞動巷,鏡湖區,水泥,150,2。因梅氏公館正面橫臥一條坦石路得名。
250、施巷口,小塘沿-東外街,鏡湖區,水泥,30,2。1900年以施姓得名。
251、小塘沿,龍王廟-梅家坦,鏡湖區,水泥,136,1.5。1911年以后沿塘建宅住家故名。
252、龍王巷,蕪銅鐵路-龍王廟,鏡湖區,水泥,30,1.5。系龍王廟派生地名。1925年建巷。
253、龍王廟,鰲魚埂街-東外街,鏡湖區,水泥,185,2。1925年干旱修廟求雨得名。
254、冰凍房,高長街-地區衛校,鏡湖區,水泥,53,2。1920年此巷為魚行,使用冷凍貯魚,故名。
255、礱橋巷,礱坊路-張公橋,鏡湖區,水泥,62,2。1955年取礱坊路首字、張公橋尾字得名。
256、元澤巷,市水泥廠-礱坊路,鏡湖區,瀝青,600,5。因路頭元澤橋得名。原名袁澤橋,1991年5月25日改為元澤巷。
257、倉津鋪,沿河路-礱坊路,弋江區,水泥,40,4。清代有倉前、通津兩鋪,1953年取兩鋪首尾字故名。
258、湯家北巷,礱坊路-高長街,鏡湖區,瀝青,529,6.5。因湯姓得名。1910年建巷。
259、江夏里,新橫街-華盛街,鏡湖區,水泥,100,2.5。早先,因武漢一帶(江夏)人在此做生意,故名。
260、潯陽里,下二街-公安街,鏡湖區,水泥,80,1.5。因地勢低洼,終日不見陽光,故名。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