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卡子街,黃山中路-張家山東巷,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33,3.5。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遷回民居此。現名為“嘎”“卡”諧音所致,故名至今。
72、北壇正街,黃山中路-九蓮塘南巷(縫紉機廠),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430,3。因境內天壇廟故名。1864年建街始名至今。
73、北壇后街,北壇正街-黃山中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81,3。解放后為區分北壇正街得名。1864年建街。
74、十字街,花街-馬號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70,2.4。因形似十字而得名。自1616年為縣衙駐地,1912年建街。
75、十里長街,西內街-寺碼頭,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000,4。清光緒20年建路,民國時期分為上、中、下三段。文革期間叫“滅資街”,1977年改為現名。
76、東寺街,東內街-環城東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421,2.5。因東寺廟而得名。1450年建街。
77、薪市街,花街-九華中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20,4。曾為柴草集散地而得名。1616年建街。
78、浮橋街,沿河路-環城南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32,2.5。此街因靠浮橋(弋江橋前身)而得名。
79、東內街,環城東路-米市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365,3。因地處老城內東面故名。1928年建街。
80、米市街,東內街-九華中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00,3。曾因米行云集而得名。1575年建街。
81、儒林街,環城東路-南門灣(南正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313,3。因舊時街東北夫子廟為儒生考場,故得名。公元960年建街。
82、花街,南門灣-卡字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80,3。因專營篾器以扎彩燈而得名。1575年建街。
83、儒林后街,儒林街-丁字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45,3。靠儒林街后而得名。公元960年建街。
84、上長街,西內街-中長街(狀元坊),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480,4.3。清光緒年間建路,號稱十里長街。民國時期分為上、中、下3段,文革期間改名為滅資街,1977年恢復現名。
85、丁字街,官溝沿-打銅巷,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05,3。因形似丁字而得名。1368年建街。
86、西內街,魚市街-上二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80,4。因地處老城內西面而得名。1933年建街。
87、馬號街,羅家閘-十字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48,2。公元222年周瑜屯兵在此,建馬棚而得名。
88、南正街,環城南路-儒林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80,3。因此街位于老城正南而得名。1575年建街。
89、高長后街,湯家北巷-蕪銅鐵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476,2。因位于高長街南面,系高長街派生地名。1920年建路,解放后更為此名。
90、鵝卵石街,倉巷口-環城東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00,3。1685年因鵝卵石路名而得名。
91、鰲魚埂街,笆斗街-龍王廟(鰲魚埂),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50,2。系鰲魚埂派生地名。1655年建街。
92、東外街,啟春關-環城東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00,3。1928年建路至今。
93、高長街,康復路-蕪銅鐵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420,5。1910年取名為教長街,現名為“教”“高”諧音所致。
94、笆斗街,環城東路-倉巷口,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00,2。因住戶大多從事笆斗編織,故名。部分路面1993年2月維修。曾用名迎秀門笆斗東街,1981年更為現名(市政府《關于我市第二批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市府字〔81〕249號)。
95、正橫街,新橫街-華盛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25,1.5。因位于新橫街、華盛街兩街正中,故名。
96、老橫街,寺碼頭-新橫街,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100,3。建國前,為與新橫街區分,故名。
97、新橫街,沿河路-新蕪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90,2。因此街建在老橫街后期,故名。
98、進寶街,正橫街-吉和南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25,2.5。1920年左右,臨街開商店欲招財進寶,故名。
99、華盛街,沿河路-新蕪路,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25,3。做生意人欲買賣旺盛,故名。
100、華興街,中山路-范羅山,鏡湖區,水泥,一般道路,263,10。一百多年前,此街生意興旺,故名。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