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切圍繞實現(xiàn)人民滿意,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價值基準。在蕪湖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中,伴隨著城市能級和基礎設施“節(jié)節(jié)拔高”的,是穩(wěn)步拓寬的人文厚度,它最終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銘刻在人民城市建設的答卷上。
咫尺之間 15分鐘可以觸達的 “小確幸” 新春伊始,不少市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位于鏡湖區(qū)赭山中路的宜鄰中心項目主體建筑已經(jīng)封頂,這一全新業(yè)態(tài)讓人充滿期待。家住附近的市民李歆滿懷詩意地將宜鄰中心稱為“家門口的小確幸”,對便捷舒適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憧憬不已。
2.1.jpg (286.4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赭山中路的宜鄰中心項目。陳潔/攝
2022年,作為蕪湖人民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15個宜鄰中心開工建設。
2.2.png (1.43 MB, 下載次數(shù):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江北集中區(qū)西灣花園宜鄰中心效果圖。
不同于傳統(tǒng)的商業(yè)廣場和沿街商鋪,宜鄰中心立足 “大社區(qū)、大組團”,選址位于交通便利、市政設施條件好、居住人口集中區(qū)域,功能設置堅持錯位、互補、齊全原則,圍繞從 “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閑”的12項居住配套功能,構建“十五分鐘”綜合生活圈和“五分鐘”生活圈。
當年,蕪湖順利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成為安徽除合肥以外唯一入選城市。
2.3.png (794.56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隨著春節(jié)后項目建設步伐加快,預計今年年底前首批6個宜鄰中心可竣工投入運營。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批建設、逐步使用”原則,我市將在2025年前建設運營30個宜鄰中心。
2.4.png (618 KB, 下載次數(shù):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隨著二期項目向江北新區(qū)、三山經(jīng)開區(qū)輻射,未來,30座宜鄰中心將串點成網(wǎng)、聯(lián)絡社區(qū),打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動靜之間 感受涌動的城市活力 去年底,一連串以長江為背景、蕪湖老海關為舞臺的文藝比賽讓蕪湖在年輕人中火出了圈。
2.5.jpg (122.62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由市文旅局等部門主辦的“聲入人心”大學生歌手展演、“舞動江城”大學生舞蹈展演組成了好戲連臺的“周末劇場”,通過網(wǎng)絡直播呈現(xiàn)在全國觀眾面前。“站在雄壯的長江之濱,背靠歷史悠久的老海關唱歌,對我們本地大學生來說也是難得的人生體驗!”來自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大學生歌手錢立義說。
2.6.png (817.3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如果說濱江舞臺是青春激情的綻放,那么城市書房則是人文思緒的積淀。近年來,我市以建設“15分鐘閱讀圈”為抓手,累計建成城市閱讀空間72個,其中33個“蕪湖書房”共接待讀者超過160萬人次。
2.7.png (479.98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閱蕪湖·城市記憶講壇《城隍廟的故事》沙龍活動在悅享書吧舉辦。
日益完善的設施背后,是一系列思緒飛揚、引人入勝的閱讀活動。去年12月11日,閱蕪湖·城市記憶講壇來到江灣書院,市博物館副館長陳琳與讀者一起在中江塔下共話“雙江塔影”。以之為代表,從“兩江文化”“江城美食”“城市建筑”等話題陸續(xù)開展,“城市記憶講壇”開講30多場次,有效豐富了書房服務內(nèi)涵,提升公共閱讀服務質(zhì)量。
2.8.jpg (164.7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位于十里江灣公園的蕪湖書房?江灣書院。陳潔/攝
增進群眾文化獲得感,是人民城市建設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市不斷豐富文化產(chǎn)品供給,通過“旅游+美食”“+演藝”等多種新型經(jīng)濟業(yè)態(tài),讓特色旅游景區(qū)、景點成為熱門打卡地。
與此同時,城市書房、濱江舞臺等一批文旅配套設施提檔升級,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動靜之間”感受 涌動的城市活力。 腳步之間 丈量出人民城市的深度與厚度 在2021年8月召開的全市人民城市建設推進大會上,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少坐車、多騎車、最好是步行去調(diào)研城市建設,深入背街小巷、商場公園、群眾之中,去了解人民城市建設的短板弱項、傾聽群眾急難愁盼的愿望訴求。
在那之后,全市各級領導紛紛開展“行走蕪湖”實地調(diào)研,堅持全程步行、邊走邊看、現(xiàn)場辦公,用腳步丈量人民城市建設的深度和厚度。
2.10.jpg (255.3 KB, 下載次數(shù):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大綠化建設打造生態(tài)宜居城市。楊大偉/攝
正是在一次次這樣的行走中,一些多年未解決的“城市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市功能布局不斷完善、品質(zhì)明顯提升,城市管理的規(guī)范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
為改變城市道路綠色多、彩色少的現(xiàn)狀,我市實施增花添彩工程,通過新增花箱、花境改造提升綠地面積約1.12萬平方米;
2.11.jpg (229.66 KB, 下載次數(shù):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垂直綠化扮靚街頭。陳潔/攝
針對城區(qū)缺乏休憩健身驛站的現(xiàn)狀,我市完成建設38個“蕪小園”口袋公園,綠化面積18.11萬平方米;
2.12.jpg (334.02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致力打造山水相間、精致繁華的核心城區(qū),我市圍繞“濱江沿線、鏡湖商圈、古城文化”,推進“濱江公園-雨耕山-步行街-鏡湖公園-九蓮塘公園-古城沿線”6.5平方公里整體更新,整合山體、水體、商業(yè)建筑和文化資源,打造“蕪湖最美慢行系統(tǒng)”……
2.13.jpg (294.97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11 上傳
▲十里江灣公園的智慧跑道。陳劍/攝
從實施物業(yè)整治提升,到全面打造“最干凈城市”三年行動;從第一座城市書房開放,到兩年間閱讀空間遍地開花;從雕塑公園的第一條慢跑步道,再到全市43公里健身步道、483處健身設施組成的“5-10分鐘健身圈”,蕪湖堅持問題導向,始終將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遵循和衡量標準,走出了一條文化氣息足、便利程度高、群眾反響好的人民城市建設之路,讓更多“15分鐘”即可觸達的城市體驗,豐富和疊加出人民城市的厚度。
★添加下方豆豆微信 了解更多房產(chǎn)信息★ ↓↓↓↓↓↓
民生房產(chǎn)豆豆二維碼.jpg (43.3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4 10:2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