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古城宣春門復建即將完工
宣春門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后幾經兵火浩劫,毀于戰事。如今時隔多年,她再次立于蕪湖古城東方,雖屬仿制,但因是用古城拆遷時積攢下來的地道的古磚、古石、古瓦建設起來的,從精髓到外形都是原汁原味的古城風貌!
DJI_0610[00_00_01][20230106-091521].jpg (199.71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7 09:05 上傳
DJI_0616[00_00_02][20230106-091730].jpg (278.29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7 09:06 上傳
其實,早在明朝之前,蕪湖就已經十分繁華。在南唐時,蕪湖就已有“樓臺森列、煙火萬家”的景象。在宋元時,蕪湖商業開始蔚然成風,凸顯出工商重鎮的雛形。但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一度被譽為“江左壯縣”的蕪湖也遭遇了滅頂之災,城垣幾近廢毀。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實行“墮城罷戌與海內休息”的政策,規定“故邑非郡者不城”。當時蕪湖為太平府屬縣,府治在當涂,所以沒有恢復城垣建設,如此一等就是200余年。
DJI_0615[00_00_03][20230106-091726].jpg (338.67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7 09:06 上傳
DJI_0612[00_00_11][20230106-091527].jpg (263.84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7 09:06 上傳
到了明嘉靖年間,倭寇肆掠東南,蕪湖也在倭寇侵略范圍之內,流毒甚深。之后,嘉靖和萬歷年間,蕪湖縣衙府庫兩次被盜,損失頗重,所以,在蕪湖民眾的強烈請求下,萬歷三年獲允重建城垣,并費時六年乃成。宣春門名字的由來源于《輿地紀略》中的記載:“宣春城在蕪湖”,這可能是蕪湖最古老的城名之一。故明代萬歷年間,蕪湖興建城垣時,將古城的正東門命名為‘宣春門’。
DJI_0617[00_00_05][20230106-091736].jpg (426.47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7 09:06 上傳
DJI_0624[00_00_03][20230106-091653].jpg (424.42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7 09:06 上傳
蕪湖古城的城垣建成之后,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汪道昆曾作《蕪湖縣城記》,勒石立于東門城樓,即宣春門城樓。
來源:蕪湖民生網航拍、民生網綜合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