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大學生重走紅色足跡,紀念王稼祥烈士
胡彩笑 張文遠
為了深刻了解革命烈士的奮斗歷程,也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22年6月22日,皖南醫學院“紅色之旅”雛鷹小縱隊走進了坐落在位于蕪湖市中山北153號的王稼祥紀念園,實地了解王稼祥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重大貢獻和豐功偉績,開展了“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主題學習教育活動。
重走紅色足跡
作為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稼祥紀念園內不僅建有浮雕、雕塑用以紀念,更保存著王稼祥各個歷史時期的實物、圖片、信件等珍貴資料。隊員們走進王稼祥紀念園,借助園內景觀追隨王稼祥同志從蕪湖走上革命道路的軌跡。在紅色走讀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繼承與發揚革命烈士的大無畏精神。
活動中,隊員們在王稼祥全身銅像前進行了致敬,參觀了浮雕長廊以及王稼祥生平陳列館等景觀。從求學蕪湖、尋求真理到反帝斗爭、踏上征程,王稼祥從青澀到成熟,從懵懂到堅定,不變的是“幫助勞動階級打倒資本階級”的初心,呈現的是革命工作者的擔當精神和使命意識。
走出文字與圖片,身臨其境學黨史。在游覽優美景色的同時,隊員們也近距離觀察到了王稼祥的生平記錄以及遺物。園內景觀清晰并詳細的展示了王稼祥為人民奉獻的一生,刻畫出了一個鮮明立體的革命烈士形象。
微信截圖_20220701095444.png (1.37 M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1 09:56 上傳
圖為浮雕長廊 胡彩笑 攝
追溯紅色記憶
“保持這熱血沸騰的赤心,去一改舊習”。隊員們仔細觀摩著館中珍藏著的王稼祥在讀書期間所創辦的宣傳新思想的月刊——《獅聲》,見證王稼祥步入革命生涯的起點。
圖片2.png (1.22 MB, 下載次數: 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1 09:55 上傳
圖為《獅聲》 胡彩笑 攝
“回首以往,頗覺愉快,脫黑牢而入天堂,棄黑暗而受光明,前途綿綿,希望已臨……”而后隊員們又陸續參觀了王稼祥參加重大會議的照片記錄以及部分遺物,通過館藏的珍貴實物和圖片回顧了王稼祥同志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的不朽業績。
挖掘紅色故事
王家祥同志在黨的歷史上,經歷了太多起落。1925年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于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王家祥同志的毅力常人難以想象,1933年4月,在遭遇空襲被炸穿腸并且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他忍者劇痛經歷了歷時八小時的手術,當時人稱勝過關公刮骨療毒。紅軍長征,在過雪山草地時,他腸子流膿甚至爬出蛔蟲,盡管這樣,他仍舊堅持下來走完這一段艱辛的路程,哪怕他后來在中央任職幾十年,也總是在腹部帶著熱水袋工作。王家祥同志一向堅持真理,在遵義會議上,他投下了毛澤東同志多次稱贊的“關鍵一票”。王家祥同志兢兢業業,在東北局擔任部長時,即使過去的下級成了他的領導,他仍堅持信仰,為黨和人民做出貢獻。1924年他曾在信中說道:“愿以后保持這熱血沸騰的赤心,去一改舊習,那才不愧做個二十世紀的新青年啊!”事實證明,他在用畢生去踐行當年他說過的這句話。
體悟紅色文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王稼祥同志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新中國外交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是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優秀的外交家。王稼祥同志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無一不是隊員們,乃至當代青年所應當學習并積極實踐的。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與挫折,王稼祥同志也一樣,他歷經磨難,身經百戰,正是因為他心中有信仰,襟懷坦蕩,對黨赤膽忠心,篤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錘煉堅持真理,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用實踐演繹和詮釋了什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本次對王家祥紀念園的參觀,在王家祥同志一生經歷與豐功偉績的影響下,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革命事業的艱辛與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們的任務。王家祥同志教會當代青年無私奉獻、求實創新,以革命先輩為旗幟,用青春風華書寫使命,堅定信仰,在革命先輩的崇高品格和偉大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斷前行,奮斗新時代,吾輩當自強!
微信截圖_20220701095710.png (1.18 MB, 下載次數: 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7-1 09:58 上傳
合照 李佳佳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