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蕪湖市按照“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的總體思路,構建面向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質智慧環保監測體系。
一是初步建成全市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全市已建成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國省控點位17個,市控水質自動監測站19個,涵蓋長江、青弋江、漳河、青山河、黃滸河、裕溪河、青山河、七星河、裕溪河、西河及入河排污口等,現正在積極推進鳳鳴湖、銀湖、南塘湖、扁擔河等15個重點湖泊河流和9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自動監測能力建設。通過自動監測能力的建設,可及時把握水環境質量狀況、發現突發性水質污染事故或水質異常情況,提高流域水環境預警預報的準確率和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科學性等。
二是全面構建智慧環保監測系統。通過上線“智慧環保”二期,根據水站坐標和監測指標形成“一張水站分布圖”和“一套監測數據網”,構建統一的智慧監測數據倉庫。上線以來整合水質監測數據99萬余條。通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高效集成多類監測數據,豐富相關數據源,推動各類數據相互印證、相互補充,強化多元數據關聯分析,將水質生態環境狀況與污染源排放、重大治理措施、公眾輿論感受聯系起來,開展污染溯源追因、治理成效評估、精細化管控,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構建多元參與的水質智慧監測新格局。橫向上,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積極引進以智慧監測為核心的水質生態環境第三方運維服務機構和第四方質控機構,支撐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縱向上,堅持省市協同,上下聯通。厘清省級和市級水質監測事權,加強業務支出保障,增加市級監測人員編制,強化技術引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