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區,98條道路有了名字!
蕪湖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實現垂直崛起,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在江北。近年來,一個個重點項目和產業集群集聚江北新區,江北新區建設已如火如荼,規劃藍圖、功能分區日益清晰,但不少道路仍未正式命名。
為推進江北新區高質量發展,規范江北新區城市道路名稱,提高城市可識別性,依據《地名管理條例》《蕪湖市地名管理辦法》,在蕪湖市民政局指導下,江北新區管委會組織編制了《江北新區大龍灣片區道路命名方案》,日前由市地名委員會正式印發。方案共包括命名道路92條,更名6條。
640.png (1.55 M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7-12 08:59 上傳
文曲路、問魁路、思賢路、家慶路、云谷路、鴻蒙路、九天路、漁火路、江塔路、淬劍路、天工路......方案中的新命名道路,非常有特色且有規律,很多人不禁要問,這些路為何如此命名?
據市民政局地名科介紹,所有道路命名遵循五大原則:遵循地名規范、緊扣功能分區、突出創新發展、彰顯地域文化和體現山水生態。
堅持標準性和規范性、堅持傳承性和時代性、堅持層次性和系列性是遵循地名規范中堅持的原則。如將與主城區道路重名的“站南路”“站北路”(規劃名稱),更名為“蘇州路”“湖州路”,指向性不強的“江北東路”更名為“鳩茲路”。
在適宜區域適當采用當地老地名,以體現路名的延續性、傳承性,如“楊壩路”“水樓路”等;以山水、典故、科技等系列化的采詞,營造和突出不同板塊的地名個性和地域特征。
功能劃分方面,將道路命名與大龍灣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相結合,體現各個片區的發展定位和功能特色。品質居島及濱江CBD區域。該區域功能定位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面積較大,道路較多,以長安大道為界分為南北兩片。
長安大道以南的道路以山水或古詩詞中與山水相關的詞進行命名,南北走向用“水”,東西走向用“山”,如“三汊河路”“銀瓶山路”等。長安大道以北的道路以弘揚歷史文化兼顧文教方面的勵志詞命名,如“文曲路”“文魁路”等。
智聯車島、龍灣科島及中華數島區域。該區域未來將打造為高科技產業集群區,周邊道路命名采用高新技術等方面詞語,如“智聯路”“科島路”“數島路”等,體現路名的指向性。
站北雙創區域。該區域是江北新區科技創新平臺的分布區,使用G60科創走廊節點城市名稱對道路命名,如“嘉興路”“金華路”等。
煙火西灣區域。該區域包含高品質居住小區、特色民宿、商業街和部分拆遷安置區,為保留鄉愁記憶,營造煙火西灣濃厚的生活氛圍,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詞語和本地老地名對道路命名,如“漁火路”“汾水路”“煥如路”等。
北灣區域。該區域產業以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為主,采用蕪湖近代著名工業企業名稱和與手工業技藝相關的歷史典籍對道路命名,如“明遠路”“天工路”等。
640 (1).png (1.22 M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7-12 08:59 上傳
此外,結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時代背景,道路命名突出創新發展。如采用“鴻蒙路”“九天路”“九章路”“甘石路”等路名,突出蕪湖打造“東數西算”算力集群的堅定信心。采用“映江南(北)路”“玉順路”等路名,展示擁江發展建設宜居宜業江北新區的美好愿望。
彰顯地域文化方面:命名方案結合蕪湖豐富的地域文化,命名時從老地名、舊習俗、歷史事件、名人名字等元素中采詞,彰顯城市特色,如引用蕪湖古稱謂“于湖路”,采用當地習俗命名的“龍舟路”,從江北地區發生著名的歷史事件中采詞命名的“長岸路”“六洲路”,從與歷史上與蕪湖有交集的名人名字中采詞的“孝祥路”“家慶路”等。
體現山水生態方面:充分考慮江北新區水網密布、風景宜人的生態環境,在道路命名時適當采用蕪湖本地知名度較高的山、水名稱,以期達到山、水、路、城協調聯動的目的。東西走向用“山”。在長江三橋南片區、長安大道以南的道路命名中,有“鐵獅山路”“燕山路”等。南北走向用“水”。如“永安河路”“長林河路”等。另外,“明月路”“清泉路”“東流路”取自優美的詩句,以彰顯大龍灣片區環境優美宜人。
640 (2).png (1.24 M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7-12 08:59 上傳
附表
640 (3).png (1.39 M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7-12 08:59 上傳
來源:大江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