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針對農產品產銷對接和民生保障等問題,蕪湖市農業農村局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指導縣(市)區調查了解銷售不暢的在田在庫農產品品種、數量及區域分布情況,并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推動電商銷售、快遞物流端與生產端進行對接,多渠道搭建產銷橋粱,切實幫助種養大戶排憂解難,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 一、聯合多方資源,幫助農戶牽線搭橋 自2月13日以來,蕪湖市農業農村局共摸排縣(市)區三個批次合作社、家庭農場、生產基地、規模企業,種養大戶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206家產地農產品信息,連續在蕪湖農業農村局門戶網站、皖江農夫微信訂閱號、省、市益農信息社平臺發布信息,與市商務局協調,對接蕪湖大地蔬菜和安徽潤信2個大的批發市場、13家農貿市場、16家超市,建立線上產銷對接微信群,人員近千人。促進30多家市場經營主體與100余個生產經營主體成功對接,每日銷售蔬菜等產品達100噸。 二、“互聯網+”賦能農產品營銷 疫情改變了蕪湖人的生活狀況,但是改變不了蕪湖人對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變與不變中蕪湖本土企業抓住民生痛點,跟上市場變化,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與周邊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采取團購、直供配送、零售等方式增強農產品市場供應能力。鳩江區沈巷鎮德弘、和瑞和、金色北岸三個農業企業強強聯手,依托京東物流配送,供助沈巷微生活平臺,每天訂單500多個,日銷售量達 7500多公斤。白卯鎮蘆玉蔬菜合作社利用手機小程序,在微信朋友圈賣菜,實現“統一采摘、統一定購、統一配送”,成為蕪湖2個較大居民小區的“菜籃子”。自1月27日以來,每天200個訂單,日銷售2800公斤。蕪湖大地蔬菜批發市場與蕪湖市燃氣公司聯手,利用燃氣公司“中燃慧生活”APP幫助銷售“菜籃子”產品,2月16日上線當天有訂單260個,第二天、第三天訂單有1000多個、2400個,單日銷售額達到10萬多元。目前蕪湖市約近20-30%的新型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銷售農產品。 三、愛心奉獻,彰顯農業人本色。 面對疫情,蕪湖農業人一直在戰斗,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報答人民。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鳩江區德弘農業生態有限公和蕪湖市響水澗農業生態有限公司向抗戰在疫情一線的蕪湖市四所醫院醫務工作者捐獻8000斤蔬菜和1000斤“蕪湖大米”。繁昌縣繁華生態農業、江騰農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向縣醫院食堂捐獻蔬菜1500斤和2大筐新鮮水果,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向在防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表達敬意。繁昌縣宏慶米業有限公司捐款5千元。安徽濱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捐款人民幣60萬元整。蕪湖縣俊海農業合作社無償向五個封閉小區提供蔬菜10000斤,向蕪湖市困難群眾捐贈蔬菜4000斤。 四、綠色通行,為農產品流通保駕護航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各地都采取了封閉式管理模式,導致當前蔬菜、瓜果、畜禽、農業生產資料運銷存在問題。局領導深入一線,了解情況,立即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報告,為我市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產品通行申請《車輛綠色通行證》,做到隨到隨辦,目前市局已發放通行證100多張。各縣(市)區也在積極想方設法,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解決菜籃子及農業生產物資供應運輸難的問題,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保障農業生產資料買得到,運得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