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時2個多月,蕪湖市第五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評審及公示日前結束。24個公益創投項目從77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項目涵蓋為老服務、救助幫困服務、助殘服務等。
全市公益創投工作由市民政局主辦,旨在通過資助公益項目的方式,為公益性社會組織提供資金以及管理、技術等支持,以促進其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進而達到有效解決公共服務需求的目的。今年的公益創投活動自啟動以來,就得到我市已經登記、備案的各類社會組織積極響應,共征集到來自各社會組織的77個項目,經專家組評審,最終“‘幸福來敲門’獨居老人關愛項目”“心智障礙人士家庭康復喘息服務”“弘德‘老兵之家’”“‘澛西記憶’老藝人課堂”等24個項目立項,內容涵蓋社區治理、為老服務、兒童關愛、助殘服務、困難幫扶及其他公益服務等六大類型,共獲得項目資助資金240萬元。
蕪湖市孤獨癥協會副會長劉康健是個“95后”小伙,畢業于安徽工程大學自動化專業的他是一個公益達人。劉康健告訴記者,特殊兒童目前社會的接納程度還比較低,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這樣的特殊孩子,整個家庭基本上都處于焦慮的狀態,所以開展這方面的服務很有必要。此次蕪湖市孤獨癥協會的公益創投項目得到了專家認可,讓他十分欣慰。他表示政府資金的注入,讓他們感受到了責任和使命,“社會組織只有積極參與創投實踐,才能更好地積累經驗,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第五屆公益創投和前幾屆相比,有了更多創新的地方。首先,引進行業發展較好地區的專家,對公益創投申報項目進行優化、指導和評審;其次,今年入選項目的數量和活動資金都大有提升,獲選項目有更多新的“類型”,比如專項脫貧項目、垃圾分類項目、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項目等;在項目能力提升培訓上,將根據項目執行成員在項目中的具體角色,制定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穩步發展,整體數量質量不斷提高,作用發揮日益凸顯。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初,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全市社會組織2225個,社會團體981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236個,非公募基金會8個。公益創投項目為社會組織搭建了參與公共服務的平臺,是社會組織提高服務能力的有效渠道。
據悉,自2015年首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實施以來,蕪湖市已累計投入政府資助資金630萬元,資助公益創投項目92個。采訪中,各公益創投項目的負責人紛紛表示,在公益服務中,很多時候都是具有愛心的社會個人、組織或單位在進行單方面投資,而為了公益事業的長效運營,很多社會組織往往都因財力問題而無法堅持,因此公益創投是在為公益事業做保障,有了支持,會讓更多更好的公益項目走下去。
“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后,我們將對項目進行一對一督導,以及對項目執行成員開展能力提升培訓。”市民政局相關責任人告訴記者,市民政局將與公益創投承辦方及這24個獲選項目承接方簽約立項。在項目實施期內,市民政局和承辦方將實行分層分級管理,組建督導團隊,全程跟蹤督導服務,對項目執行進行考核。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