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來好消息,蕪湖大米成功入選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并獲得500萬元專項基金,以實施標準化生產、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等。
微信圖片_20190710094227.jpg (49.77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7-10 09:48 上傳
今年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出臺政策,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工作。根據有關基層申報和專家評審,5個入圍國家保護工程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名單如下。
具體名單為,霍山黃芽、碭山酥梨、旌德靈芝、 蕪湖大米、 黟縣香榧。這些產品分布于六安市、宿州市、宣城市、蕪湖市、黃山市5個市。其中碭山酥梨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地理標志農產品。
微信圖片_20190710094235.jpg (104.3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7-10 09:49 上傳
據專家介紹,該保護工程主要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和質量提升,加強生產基地基礎設施設備,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標準化生產;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宣傳、展示、展銷、市場營銷;建立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
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的重要載體,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像五常大米、陽澄湖大閘蟹、贛南臍橙、庫爾勒香梨……這些家喻戶曉的農產品都已榜上有名。
微信圖片_20190710094241.jpg (51.84 KB, 下載次數: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7-10 09:49 上傳
地理標志保護在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地理標志農產品對農民收入具有正向的溢出效應,各省區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每增加一種,農民收入實際增加0.1%,地理標志農產品對實際農民收入的總增長貢獻為8.12%,平均每年貢獻為2.03%。
蕪湖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自三國、魏晉以來,就是重要的稻米產區。至北宋時,已成為“田地之倍于他郡,魚蝦竹葦,柿栗之貨足以自資,其江山之勝,又天下之奇處”的魚米之鄉。
微信圖片_20190710094246.jpg (22.18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7-10 09:49 上傳
蕪湖大米又以南陵大米為“主打”。南陵系全國生態示范縣、首批優質米生產基地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環境優良,土地肥沃,主產稻米,以“外觀品質好,光澤度佳,膠稠底輕,氣味清香”等特點聞名。改革開放以來,優質米生產起步快、發展迅速,上世紀80年代起,“南陵大米”(粳米)享譽全國并出口毛里斯坦、捷克、德國等國,并逐漸享譽整個珠江三角洲。
獲得“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這一國字號榮譽后,必將進一步放大蕪湖大米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助力于地方農業產業化發展,對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有重要意義。
來源:今日蕪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