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江城蕪湖的城市高度不斷刷新。記者從蕪湖消防了解到,蕪湖現有高層建筑2800余棟,超高層建筑22棟,而高層建筑因其結構獨特等因素,滅火救援仍然是世界性難題。而我市高層建筑火情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因此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時,不斷提高高層滅火救援能力,刻不容緩。
近年來,蕪湖消防也對此組建高層救援輕型編隊展開艱苦而科學的演練,就高層建筑發生火情后,如何高效滅火救援中所可能遇到問題設法破解。5月24日,蕪湖消防組織編隊再次來到“蕪湖第一高”,位于城南的金鷹國際開展演練,而就在當晚南京金鷹發生火災。這再次提醒,盡快因地制宜地為高層滅火救援做好準備非常必要。
身負35公斤5分鐘趕到30層滅火點
5月24日一早,蕪湖消防抽調消防特勤中隊、鏡湖中隊、金馬門中隊、濱江中隊等組成的高層救援輕型編隊駕駛多部不同功能消防車輛,攜帶多種設備來到金鷹國際樓下。這一天,根據當日演練目標,在指揮人員現場調度下,數十名消防員開展了鋪設水帶、防盜門破拆、消防電梯使用、曲臂登高車使用等多科目推演。
雖然才是5月下旬,但當天溫度特別高,在沿應急通道樓梯鋪設水帶科目中,記者注意到一名消防員要穿上厚厚的消防服、背上空氣呼吸器,還要各拎兩架水帶,合計約35公斤,在緊急趕到30層平均用時只有約5分鐘,要知道正常成年人空著手步行到30層可能遠遠要多于這個時間。蕪湖消防特勤中隊蔣成剛介紹,高層滅火救援就是這樣,哪怕快一秒鐘都好,這就需要不斷鍛煉提升消防員體能,在高層建筑既有設施發生問題時,就需要消防員盡快將水帶從地面接上去,盡可能靠近著火點。
當日,記者還現場觀看了消防員演練如何快速破解防盜門。據介紹,高層建筑發生火情后,消防員除了滅火外,還承擔更重要的使命,即盡可能將所有人員營救到安全地帶,而在實際情況中,往往會有人被困在室內無法自救,消防員必須掌握如何嘴短時間在無鑰匙情況下破拆防盜門,將可能無法行動的人員救出。在現場,消防員熟練使用撬棍等工具將門打開。
此外,盡可能借助先進準備設施開展滅火救援也非常重要,當日演練中就使用了全省最先進之一,伸展高度省內最高的曲臂登高車,伸展高度可達90米,而國內曲臂登高車伸展最高程為100米多一點。
應對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逐項破解演練
在當日現場,蔣成剛介紹,近年來蕪湖消防對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非常重視,已開展多個高層建筑反復多次演練,目的是既要不斷鍛煉提升消防員體能、技能等,也是為了通過不斷推演,為滅火救援中所需破解的難題難點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現場觀察,記者對我市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工作有了一定直觀感性認識。
為了更全面客觀了解我市消防應對可能發生的高層建筑火情,正在做哪些,將來能做哪些,還有哪些困難,5月27日,記者來到蕪湖消防支隊對有關負責人進行專訪。近年來他和同事們組織人馬,就我市高層滅火救援中可能遇到什么樣的難題時如何破解。
該負責人介紹,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是個世界性難題,原因比較多也復雜,既有高層建筑結構特殊這一共性,也有位于不同地域、設施設備條件等差異。他介紹,蕪湖高層建筑正在增加,從各地發展宏觀看,蕪湖的超高層建筑也有可能會繼續增加,隨著這些高層、超高層數量增加,客觀上說高層火情發生概率提高,事實也是如此,而且最讓人擔心的是,隨著投入使用時間增加,高層建筑自有消防設施設備也在老化,一些物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這些因素客觀上導致高層建筑消防隱患在上升。
未來高樓滅火救援或將用上機器人
針對這些客觀事實,蕪湖消防正全力以赴就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展開演練測試與難題破解,就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戰略戰術、技能優化、設施設備最佳使用方法、人員鍛煉培養與組織等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對所開展的工作記錄梳理形成系統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比如說我們近期對金鷹國際開展的演練就是這樣,我們沿疏散樓梯蜿蜒鋪設水帶,登高平臺消防車垂直鋪設水帶以及耦合供水測試。在訓練過程中同時記錄每層樓的水帶鋪設時間,力爭為高層建筑滅火提供第一手科學資料。下一步,支隊將結合高層救援編隊的實際需求,研究編組訓練課程,轉變救援理念,加快人員、裝備、車輛建設,不斷提高高層建筑滅火救援能力”。
據介紹,針對不同的高層、超高層建筑,蕪湖消防已制定了市、區等不同層級的預案,及哪一幢或哪一類高層、超高層建筑發生火情,應該如何滅火救援,已有了初步依據。這些依據還依然在經過一遍又一遍打磨淬煉,以期精益求精。他表示,目前根據不同預案,高層滅火救援將由輕型編隊開展,而輕型編隊由轄區組建、特勤主戰,這是人員的保障,特別邀請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人員要做到“六熟悉”,包括熟悉相關道路、水源;熟悉重點單位信息;熟悉處理對策;熟悉重點單位重點部位情況;熟悉重點單位內部消防設施;熟悉重點單位消防組織及其滅火救援任務分工。
此外,蕪湖消防在應對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中,硬件設施設備已有一定保障。該負責人說,“你們所看到的防盜門破拆所用的撬棍也不簡單,采用冷軋工藝,質量非常好,還有我們的曲臂登高車,作用非常大,具備救援、送水等多功能”。
不過,該負責人也坦言,高層建筑著火時非常復雜、危險,還需要進一步穩步探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來提升消防設施設備優化,盡管我們為多種器材自行創新優化,比如耦合供水就是單一消防車水壓提供不了所需壓力給水帶,這只是一種應急措施,而且我們需要更能承受壓力的水帶,這次在耦合供水演練中,我們的水帶就因壓力過大而破損,當時我們噴水距最高處差一層”。
在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未來高層消防救火將有望獲得機器人沖鋒陷陣的優勢,目前蕪湖消防已和我市一家機器人公司聯手,共同研發高層建筑機器人來參與滅火消防,已取得一定成果,不久的未來機器人有望能背負沉重物資,擔當起自己的重要責任。
信息來源: 蕪湖新聞網-大江晚報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